从医多年,我帮助过不少肠癌患者,也解答过不少关于肠癌的咨询和困惑。确诊肠癌需要接受哪些检查?哪些肠癌患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是否适合所有肠癌患者?针对患者和公众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简单梳理如下科普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疑患了结直肠癌时,

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肠癌,首先要做肠镜检查,取活检明确病理诊断,也就是定性,这是医学诊断的金标准。活检的组织,需要在实验室做免疫组化检查或者基因检测,也就是分子分型。接下来,需要做CT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病变范围以及是否转移,也就是分期。很多患者都不理解,既然确诊了,为什么还要耽误时间做CT和基因检测呢?其实,分期和分型对治疗至关重要。手术、化疗、放疗,都是抗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不同分期的肠癌患者适合不同的治疗手段。同样,分型也是精准治疗的基础,不同分子分型的患者,只有针对性制订治疗方案,才能达到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经过定性、分型、分期三类检查后,才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治疗的有效率提到最高,毒性控制到最低。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抽血化验、心电图、肺功能、生命体征监测等检查,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评价其对手术或放化疗的耐受性,以此决定治疗的强度。

开始治疗后,

定期复查有必要吗?

那么,既然已经明确诊断,而且做了分期和分型,开始治疗了,为什么还要定期复查呢?我们都知道,所有的药物都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医学也是一门概率学,医生运用医学知识将抗击癌症的胜算提到最高,但离必胜仍然相去甚远。世界上没有两组相同的指纹,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癌细胞。即使同为肠癌,相同分期、相同分子分型、相同治疗方案,由于不同的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制订效率最高的方案,也不一定对每一位患者都有效。只有定期复查,评估病情,才能及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避免由于对病情变化的失察导致严重后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动态监测各项生化指标,从而判断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发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处理。

为什么肠癌患者会经常肚子疼?

肠癌患者经常会出现肚子疼的情况,最常见的病因有三个,一是术后的肠粘连,二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肠胃炎,三是肠梗阻。对于肠癌患者,如果由于肠道肿瘤导致肠腔狭窄,食物残渣、粪块通过时特别容易梗阻。此外,合并腹膜转移,肠管活动度受限,也是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这时,就需要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造瘘解决肠梗阻问题。

晚期肠癌是不是没有手术机会了?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癌细胞转移了,就没有手术机会了。其实不然,晚期肠癌和上消化道肿瘤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肠癌患者的肝或肺转移灶比较少且大小、位置都适合手术的话,是可以通过手术获益的。即使转移灶比较多或比较大,如果通过药物治疗肿瘤减少或者缩小后,也是可以进行手术治疗的。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肠癌晚期患者都能从手术中获益。至于哪些情况能够通过手术获益,哪些情况手术没有意义,哪些不可手术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转化为可手术,需要由肿瘤专科医生在全面检查之后进行评估。

什么是MSI-H肠癌?

MSI-H是前面提到过的肠癌分子分型的一种。在经过分子病理学检测后,医生会从中筛选出一部分分型为MSI-H的患者。很多人都听说过免疫治疗,但是免疫治疗仅对一小部分肠癌患者有效。最新医学研究表明,对于MSI-H这个分型的肠癌患者来说,接受免疫治疗的效果比较好,因此这类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免疫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获益。从这里,大家也可以再次体会到分子分型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河南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 马一杰

编辑:张曌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Y7KIK8L】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