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年轻人生孩子的越来越少了?这可不是咱中国独有的现象,隔壁的韩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不,#韩国政府出招提升生育率引韩网民争议# 就上了热搜。

01

韩国政府为了提升生育率,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专门设立了“人口战略企划部”,这个部门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专门负责制定有关人口问题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

这还不够,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生育刺激政策。

比如,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韩国政府延长了育儿假,并提高了育儿假期间的工资。

这意味着,新手爸妈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同时不用担心收入减少。

政府还推出了“婚姻登记特别税额减免”方案,简单来说,就是结婚能减税,这不就是变相鼓励大家结婚生子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韩国的网友们对此看法不一。

有人觉得政府这么做挺对头的,毕竟国家需要年轻人来接班。

但也有很多人担忧,有的政策看起来是鼓励生育,像延长育儿假,提高育儿期间的工资,表面上是给新手爸妈的福利,但从长远看,是让育龄女性陷入找工作更难的境地。

毕竟,对企业来说,招聘育龄女性,就意味着可能要批更长的育儿假,或许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真正让大家愿意生孩子的,其实是一个能够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环境,显然,现在的环境还不够!

02

中国也面临着生育率下降的问题,政府同样想了很多办法来鼓励生育。

比如,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从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旨在减轻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家庭愿意生育。

还有10多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育儿补贴制度,给予生育家庭一定的经济支持。此举也是为了降低生育成本,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如北京、广西等地率先将部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这有助于降低辅助生殖技术的门槛和费用,从而鼓励更多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治疗和生育。

国家加大了对普惠托育服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包括命名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等。

为了缓解年轻人的住房压力,有地方政府推出了共有产权房政策。

这意味着,年轻人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部分产权的房屋,从而减轻经济负担,更愿意考虑生育问题。

然而,尽管政府出台了这些措施,但生育率的提升并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社会里,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激烈的职场竞争仍然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不婚不育成了年轻人的护身符。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调查,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2021年的调查显示,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降至1.64个,低于之前的水平。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的生育意愿更低,分别为1.54个和1.48个。

更有网友表示,这个统计是不是只调查了想结婚想生育的人?我连婚都不想接,更别说生孩子了?我的意愿是负数

03

经济压力是年轻人生育的一大障碍。

随着物价上涨和房价高企,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攀升,许多年轻人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无法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职业发展也是影响年轻人生育的重要因素。

现代女性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她们担心孩子出生后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景和工作稳定性,这种担忧导致许多女性在事业与生育之间陷入纠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年轻人的生育决策。

虽然社会观念逐渐开放,但传统的家庭观念仍然对年轻人产生一定影响。

许多年轻人认为生育是女性的责任和义务,而男性在育儿方面的参与度相对较低。这种观念不改变,生育率也难以上升。

作为生育主体的女性,在选择是否生孩子时还会考虑其他诸多因素。

比如,怀孕生子对女性身体的影响不容小觑。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的种种不适和风险让许多女性望而却步,产后的身体恢复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就是,社会环境变了,但对女性的期待似乎并没有太大变化。

女性依然被期望扮演多重角色:她们要独立,要有自己的事业;她们也要顾家,要贤惠,要能够照顾好家庭和孩子。

生孩子往往意味着事业的暂停甚至放弃,这对于许多追求职业发展和个人成就的女性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选择。

所以,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这样才能让女性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个人梦想。

生育率的提升,不仅仅是改变观念让人们想生这么简单,生育率的提升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法子。

看着一年年走低的生育率,我也急呀,都不生孩子,等咱老了以后谁交社保给咱发退休金呢

最后我想说,人确实应该响应号召顾全大局,但是啊,日子是自己过的,要不要生,生几个,还是要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