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中了,自理能力和学科知识能否跟得上?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难度增强,孩子能不能尽快适应?家长要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升小”“小升初”阶段……为帮助广大家长解疑答惑,山东教育卫视倾力打造了全新节目《好家长新课堂》,本期节目将于周六(6月22日)20:00播出,让我们一起找寻答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进入了全新的学习时段和领域,小升初衔接至关重要。初中阶段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间阶段,也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成熟期,心理形成的定型期,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和学习知识的关键期。孩子在小学时,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样,认知的差异也较大,因此进入初中后,会在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产生不适应。

“小升初”阶段学生常见问题

一是两极分化。成绩分差加大,部分学生小学几乎满分,初中知识漏洞多,分差加大不适应。

二是丧失信心。因学不得法而影响成绩,久而久之,会产生畏惧感和挫败感,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比如计算能力跟不上,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导致在计算方面扣很多分,因此焦头烂额,信心受损。

三是转型困难。比如数学,小学重模仿,初中重理解运用。有的学生采用背的方式学数学,背定理、背做法,往往成绩小考高大考糟。

为了少走弯路,家长要尽快熟悉初中管理方式,了解初中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的子女顺利度过“小升初”的衔接阶段。

“小升初”阶段家庭教育的误区

1.提早放手或过度参与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上初中,像个小大人了,家长不需要像小学一样陪读;还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成长,过度参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头顶,随时监督孩子的表现,解决孩子的问题,没有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

2.教养方式没有及时转型

有的家长仍采用专制粗暴的管理模式,没有创建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尊重,讽刺、恐吓、挖苦、剥夺自尊,不能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还有的家长不成长,自己玩让孩子学,成为压制孩子的天花板。

3.不合理期待或目光短视

有的家长只看分数,一方面挑好学校、好班级、好老师,一方面剥夺孩子的玩耍时间,紧盯孩子的分数,将孩子的时间大量花在提高20%的成绩上;有的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白杨身上摘松籽,过高期待,希望孩子样样行,做人上人,不做人中人;还有的家长过于功利化,在孩子读完一本书后,总喜欢考察他“记住了多少”,或是让孩子说感受写想法,磨灭孩子的阅读兴趣。

本期《好家长新课堂》邀请到了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团专家、青岛五十九中教师于明东,与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做好小初衔接”

收看方式

播出时间:周六晚20:00播出

电视端:山东教育电视台

网络端:节目通过山东教育电视台“好家长新课堂”平台直播,可关注“好家长新课堂”微信公众号。

进入公众号

点击“养教有方”进入小程序进行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朋友们

你们是怎样做的呢

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我们有权威的专家为您一一解答

本文编辑:Sunshine

好家长新课堂

山东教育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