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37.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近70万居民,在他们的眼中,健康无比重要。为了护佑居民的健康,长宁4510名职业(助理)医师默默坚守,执着付出,用仁心仁术驱散病痛,让生命之花更加绚丽。

观一隅而知全貌,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推出“长宁名医”专栏,向您介绍那些我们身边的优秀医生,了解那些属于他们的故事。首期的主角,是来自上海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的施敏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儒雅、谦和,谈笑中带着稍许腼腆,但提起专业工作时眼中立刻绽放出光芒,这是初见上海市同仁医院消化病研究室主任、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施敏时,记者最深的感受。

技术创新,聚焦疑难危重病例,永远是一个优秀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施敏亦是如此。

历经20余年艰苦攻关,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团队拓新个体化分阶段联合介入术,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重危并发症,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急诊止血率提升至95%以上,形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多学科一体化管理、肝衰竭的精准综合干预、疑难复杂重症肝病的救治等诊疗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为门静脉高压?提到这个并不熟悉的名词,施敏形象地为记者进行了解答:当肝脏因乙肝、酗酒等原因出现肝硬化后,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入形成的门静脉与肝静脉之间的沟通大部分被阻断,门静脉端血流压力升高。

“如果门静脉段‘高速’经常出现‘堵车’,那么血流只能绕道,走‘胃冠状静脉-食管胃底静脉’这条‘国道’,长期以往,这条‘国道’越来越粗大,甚至曲张。当粗大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一旦破裂,就会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施敏告诉记者,门静脉高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其中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死率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

说到这里,施敏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让他难忘的病例。

那是一位肝硬化住院的病人,经过一个阶段治疗,病情稳定后准备出院,可就在出院当天却发生了意外。

“因为下午要出院,这位患者很高兴,中午没有吃饭就吃了几口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施敏依旧历历在目,“可正是这几口梨却引发了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顷刻之间,血从患者的口中不断喷出,很快就喷满了两个小脸盆。

“一个成人体内有4000—5000毫升血液,而这个患者喷出的就有2000毫升左右,相当于身体里近一半的血液。”施敏回忆道,“我们第一时间开展了抢救。”

经过全方位的抢救和诊治,医护人员将这位患者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防止今后再出现类似的危险,由施敏牵头的联合MDT多学科团队又为其进行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这种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式,也被施敏称为与“大禹治水”异曲同工。

“我们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开路搭桥——用支架疏导门静脉至肝静脉的正向血流,缓解门静脉高压,再用弹簧圈或硬化剂,将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进行栓塞,使血流无法再走这条曲张静脉,便不存在再次出血的风险。”施敏介绍道,正是在个体化联合介入手术的“加持”下,这位患者愈后良好。

除了在技术上的创新,在疑难危重病例上的耕耘,施敏还励志科研,解决“卡脖子”问题。他开展新型胃肠道早癌筛查及胃肠道壁内肿瘤诊疗技术,提高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检出率和内镜下微创疗效;协同攻关“卡脖子”纳米微球载药技术和仿生抗肿瘤新剂型,研创基于外泌体的平台用于智能给药和个性化抗肿瘤治疗,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施敏还源头创新研发细胞囊泡原位纳米晶治疗体系用于抗炎治疗,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新闻报道,具备普适性转化应用潜力;成功筛选到抗胃癌的乙酰化酶抑制剂Oridonin,具备开发胃癌先导化合物的创新性。

在不懈努力下,施敏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项目、长宁区第六届领军人才;所在团队获评上海市慢性肝病创新工作室、区慢性肝病创新团队、区慢性肝病医学博士创新人才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科创工作室等,兼任多项社会任职。

提到作为一名医生的愿望,施敏的话简单却有力量:尽心、尽力,不负使命。

来源: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