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善的安检体系,是怎么惹到某些媒体人的? 一会儿冲火车站安检,一会儿冲地铁安检,要不要连机场安检也冲一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某地发生恶性伤人事件后,某媒体人引导下其评论区的舆论氛围。

以发生的恶性伤人个案来质疑中国的安全管理体系,这样的逻辑,通常出现在美西方反华媒体的文章里。从一个中国媒体人的口中脱口而出,也属实是让人意外。

客观地说,我也不同意安检无限扩大和极端化,但我们现阶段也没有见到所谓的无限扩大和极端化现象,全国各地除了公共交通和个别地区特殊场合,绝大多数地方并没有安检,群众逛商场、逛菜市场、逛公园等,绝大多数情况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所谓的安检“无线扩大”和“极端化”,这个概念很模糊,此时提出又不讲明定性范围,这是模棱两可带气氛,本质还是有立靶自打、冲击国家安全体系的可能性。

今天看到个别带头冲安检体系的媒体人,一口一个“释然”,却极尽地用阴阳怪气,引导公众否定、否认、质疑、反对成功为国人保驾护航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全不谈在过去早年因为缺少安全监管而出现的恶性事件与多年来的安全管理体系塑造的安全环境,这真的很令人生恶。将安全管理政策实施的结果,用来否定安全管理政策,这是拿质变否定量变,实属“逻辑鬼才”。

我从未见过有人提“扩大化和极端化”的安检建议,这还是第一次从老胡这里听到这样的措辞。我想,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事情的“度”,都有一个合理的符合社会民情与科学发展的“中间值”。就比如当下,如果去每一家饭店、每一个公园、每一个村子和小区都要环环安检的话,那是大家不能接受的,但公共交通交通工具和人员密集且存在高度敏感的区域进行安检,这应该是广大群众支持的、认可的。现阶段的这个“度”,应该算相对合理。

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好人、对不存在坏心思的人来说,是自由的、是宽松的、是舒坦的,能觉得如坐针毡的,是心里藏着事,多少有点心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媒体人胡某某曾多次攻击国家安检体系,并遭到网民强烈谴责。

我曾有幸去过亚欧非等地区的二十余个国家,见过街角枪林弹雨的可怖,也有和恐怖袭击擦肩而过的经历。我曾和一群白人一起集体下车躲避车上大白卦的黑箱子,也听过身边白人讲述多年前城市火车站因为没有安检而被带入炸弹制造数百人伤亡的恶性事件。我曾亲眼目睹欧洲列车上嗑药的精神小伙拿着水果刀挥舞的画面,也见证过他国酒店无奈拿反光镜扫我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否安装炸弹的紧张氛围。

无数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后,才发现“原来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无数的老外来到中国后,都感慨“全世界最安全最适合生活的地方是中国”。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反反复复冲击这种安全的管理体系,一味地要向国外那种不负责任的社会管理看齐。那么渴望“西式氛围”,你去美国欣赏欣赏每年能送走数万人的“枪支自由管理体系”呗? 偶尔有机会,也当个幸运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很感谢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为了社会的和平稳定所付出的努力。这也是我更爱中国、在国内生活感到幸福安心的原因之一。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试图去破坏这种和谐。

的确,“吾日三省吾身”也有必要,任何事情搞极端了都不好,我们是要反思警醒,避免因为极端化导致氛围变坏。但这不意味着“以批评极端来否定合理”的措辞表达就是合情合理的。这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我相信某些媒体人在表达的时候,本意并无恶意,只是或许掺杂了个人情绪与认知范围内的误判,导致了表达过程中的过度解读。我想提醒网络上的一些媒体人,不论做人做事,都要恪守道德底线,给社会留一定的道德承受空间,说话行事之前想清楚自己的言论是不是会带来可能存在的坏的社会引导。这是良心,也是准则,更是为人的“道”路。

评论人:刘斯郎

内容来源:郎言志 liusilang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