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有一部动画片刚上映就风靡全球。

看完后,观众都忍不住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记忆和梦境…

还有人“大放厥词”:突然好想扒开看每个人的脑内呀。

而如今,永远可以相信的皮克斯,终于带来了它的续作。

仅是预告片,播放量已经达到了1.57亿,打破了迪士尼有史以来动画预告片的播放记录…

今天就来唠一唠它:

《头脑特工队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没看过第一部的观众,简单科普剧情。

莱莉,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女孩。

随着她的成长,她的大脑指挥室里逐渐入住了5个形态各异的情绪小人,控制(影响)她的行为和记忆。

第一个出场的是乐乐,按下控制台的按钮,莱莉就会发出咯吱咯吱的笑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这种快乐的笑声只持续了33秒,她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原来,忧忧出现了,她是乐乐的相反面,爱哭鬼一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控制台变得越来越拥挤。

有象征着恐惧的怕怕,警惕莱莉身边的所有潜在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象征着厌恶的厌厌,保护莱莉不被“有毒的东西”侵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会发火(物理意义上)的怒怒,帮助莱莉表达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少有人将情绪具象化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画形象,因此有人称它为“一部让心理学拍手叫好的动画片”。

在这里面,不同颜色的球代表着一段段的回忆,它们还会因褪色被回收到遗忘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能见到由核心记忆球塑造出来的个性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造梦影城,实打实地给你写剧本拍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在电影中,每个人的主导情绪都是不同的,莱莉妈妈的主导情绪是忧忧,爸爸则是怒怒。

两人互相打眼色,脑内的小剧场,都让人直呼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妙趣横生的创意外,故事的内核和深度超过了一般的动画片。

有网友评价:我们都以为欢乐是追求目标,其实悲伤才是获得成长的契机。

在动画里,忧忧一直是不太受小伙伴欢迎的情绪。

因为她好像只会让莱莉痛哭,用乐乐的话来说:不明白她的职责,也不知道她能去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许多时候,她总是被安排在图书馆里,对她唯一要求也是“待着不要动”。

像极了现实世界里,人们为了尽可能显得无事发生而强压悲伤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后来,所有事情变得越发混乱不堪时,乐乐才明白,她那些快乐的核心记忆球同时存在着悲伤。

生活注定不会只有快乐,我们需要允许悲伤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微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被许多观众讨厌的忧忧,成了年轻人的新icon。

是的,迪士尼花车游行里的新晋顶流,早已换成了她。

无数e人朋友最大的快乐就是找她戳戳手指,打招呼。

还有人宣布:去扮演忧忧人偶就是我的最匹配职业,不开心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戒断情绪”,而是实现“情绪自由”。

也更能理解她说的那句台词:哭泣能让我慢下来,不让生活把我压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9年之后,《头脑特工队》再出续集。

首周末北美票房1.55亿美元、全球票房2.95亿美元的佳绩,一扫之前北美暑期档整体低迷的颓势。

我个人观感是:完成度很高,几个新角色非常讨喜,虽然没有前作那么有惊喜感,但胜在内核更加深刻。

它承接前作,填上了当年留下的小小坑。

那个写着“青春期”的神秘警报突然被拉响了,大脑指挥室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拆除和改造。

他们还对情绪控制台做了手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至于乐乐他们想要使用时,发现这按钮实在难用。

就像是妈妈只是催促下莱莉赶紧收拾东西,她马上暴躁咆哮:我好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此时的大脑指挥室里,怒怒只是轻轻地碰了一下按钮。

还没等他们缓过神来,更复杂的情绪不请自来,拎包入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现实里,莱莉的生活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本影片中增加不少新元素,如“意识流”、“信念树”、“脑后区”和“幻想乐园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潜意识的秘密深洞里,会有曾经偷偷喜欢过的游戏角色冷月刀客。

这家伙的样子还自带电子游戏建模的粗糙感,难怪有观众说:死去的记忆在攻击我。

还有其他跨纬度跨画质的联动十分有趣,这里就不做剧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惊喜的场景是,嘲讽大裂谷。

说一句话,它就能自动把语气过滤成阴阳怪气的口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难猜出来,这背后操作者的正是丧丧。

他总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袜子耷拉着,没事就爱往沙发一倒,盯着手机看…

简直在演我的精神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尬尬,则是这次最受欢迎的情绪。

粉红色大块头,一有事就用卫衣帽子遮住眼睛,企图将自己藏起来…

有网友感叹:天呐,原来这就是大写的尴尬,巨大且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枚“缅怀”情绪,外形是喝着茶、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出场次数最少,但却十分抓眼球。

看到她不合时宜地开始忆往昔,大家都会和她说:你还没是时候出场,要等十年,二十年…

这样的小幽默,让人会心一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成长环境有所不同,但看着脸上顶着青春痘的莱莉,佯装成小大人的样子,做出一些自以为很酷的动作…却总是让人想起年少的自己。

甚至那个不讨喜的“焦焦”,又是多么熟悉的情绪。

如果说,怕怕是在预防当下的危险,那么焦焦是在规避未来的风险。

他计划先行,但却先假设出无数个最坏的结果…

以为这样就能提醒自己避免犯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事情偏离了预设,他就会拧成一团麻花。

一边不断在跺脚,一边在自我督促:我可以做得更好的,只要…

“只要”“应该”“如果”这样的话,不停地重复地挂在嘴边。

我相信,每一个曾焦虑上头的人,都会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而焦焦的出现,不过是因为自己想要在不确定的未来里,拼命寻找一点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来源于成长的渴望,也会关于我们的自我身份、自我认同。

仿佛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才感到是安全的,可以存在于世界中。

不少人都与这个角色产生共情:焦焦有什么错,他只是想要保护我们而已。

就像是片中,当莱莉被焦焦控制时,她会凌晨起床练习冰球,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但却是让她进步显著…

他也是有积极的一面,是我们众多情绪的普通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皮克斯的故事,总离不开“成长”的话题。

前作教会了我们接纳“不同的情绪”,那么这次更想传达的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其实最理解自己或许只有自己。

这部动画片,总让我想起莫言老师的一段话: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发生。允许遗憾、愚蠢、丑陋和虚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

只有当我们学会对自己失望、对世界失望后,才真正与这个世界产生连接。

无论如何,我们都是自己的英雄,为自己鼓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