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国民党军有一支人数不多的部队投向了红军。十年之后,朱老总回忆说:

“封锁部队一营人开小差投奔过来,因为他们是四川部队,而又听说我也是四川人。”

就在当年,毛泽东说:“此时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这话是毛泽东向党中央汇报时说的,后收入《毛泽东选集》(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占云,确实与朱老总是四川同乡,为四川广安县人,并且与邓总设计师是地地道道的同乡,不过此时他们并不相识。

毕占云是国民党军投向中共“率部起义第一人”,他的起义,也是国民党军成建制加入红军的第一例。

随毕占云参加起义的共有126人,4个排,班长以上基本是四川人。他们本来是川军,被上司丢在了湖南,后来被湘军唐生智收编,事实上变成了湘军。因此,其中也有一些湖南人。

这126人起义后,全部成为了红军。在以后几十年的南征北战中,124人牺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只剩下两人——营长毕占云和一名战士黄连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说的是,这位叫黄连秋的士兵,不是四川人,而是湖南平江县人。平江是大革命时期闹革命最红火的地方,有三四十万人参加了革命(县志记载牺牲25万人),不少青年参加了革命队伍。1955年授衔时,平江县的将军达52位。有意思的是,大家当了红军(或前期的工农革命军),这位黄连秋偏偏当了国民党的兵。他十几年后对赖毅中将说:

“都是平江人,幸亏1928年毕营长带着我们起义了,不然你们都参加了革命,就我一个人是反革命,好险啊!”

黄连秋是126人起义中除营长毕占云外唯一剩存下来的人,起义时才16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毕占云被授予中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授衔时,有人认为黄连秋是参加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多数是中将,他却是少将,低授了。黄连秋回答说:

“不低了。我们一起起义,126人,想想已经牺牲的124人,我是多么幸运啊!”

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名列中国政治军事图书热卖榜第九名(如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