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以涉俄为由,对中国企业实施无理制裁后,其追随国们便纷纷效仿,掀起了一股滥用制裁的浪潮。

据环球网报道,6月13日,英国也宣布以涉俄为借口,对5家中国企业实施了新的制裁。

这一举动不仅凸显了英国紧跟美国的外交策略,更暴露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此举其实并不出人意料。多年来,英国在对华政策上几乎与美国保持同步,不仅制裁的步伐一致,连所使用的借口都如出一辙。

例如,今年5月,美国以涉俄为由,对包括20家中国企业在内的300多个实体实施了制裁。

而仅仅一个月后,英国便紧随其后,以相同的理由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了制裁。

更有甚者,在今年3月,美国和英国竟然在同一天,以同样的理由对同一家中国企业实施了制裁。

这种高度的“默契”无疑凸显了英国外交战略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即紧密跟随美国。

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英国退出欧盟后的国际处境有着直接关联。脱欧后的英国急需在国际上重新定位自己,因此提出了“全球英国”的外交理念。

然而,现实情况是,随着综合实力的下降,英国想要维持过往的影响力已经变得异常困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包括蹭热点、刷存在感和过度依赖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际热点问题上,英国总是紧跟美国的步伐,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比美国还要激进。例如,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英国不仅积极提供军事援助,还在某些方面走在了美国的前面。

这种激进的态度不仅是为了展现其所谓的“国际责任感”,更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以期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然而,这种紧跟美国的做法并未给英国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相反,由于过度依赖美国,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了严重削弱。

此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日趋强硬,英国也不得不面临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尴尬境地。这种局面不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形象,更对其长远利益造成了潜在威胁。

除了国际层面的考虑外,英国滥用制裁的做法还与其国内政治局势密切相关。近年来,英国政坛动荡不安,保守党和工党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展现强硬立场以及争取更多的政治支持,英国政府不惜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激进措施,以期在国内政治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这种做法无疑是短视和自私的,它不仅损害了英国的国际信誉,更可能对其长远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对于英国以涉俄为由滥用制裁中国企业的行为,我国外交部和商务部已分别作出严正回应。

我们强烈谴责英国无视中方交涉、执意制裁中国企业的做法,并指出这对中英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敦促英方从大局出发、立即纠正错误,并无条件将中国企业从制裁名单中移除。

同时,我们也呼吁英国政府认真反思其外交政策,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以更加开放、包容和合作的态度处理国际事务。

此外,中方还通过其他渠道对英国的滥用制裁行为进行了有力回击。

在联合国会议上,我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明确指出,马岛问题的本质是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

并强调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仍坚持殖民主义和霸权行径来扩张本国利益,这将是逆时代潮流而动、注定走向失败的道路。

我们坚定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并敦促英国政府积极响应阿根廷的诉求、尽快重启对华谈判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岛作为扼守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和丰富的资源价值。

然而,自19世纪初被英国强占并实施殖民统治以来,该岛的主权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尽管二战后全球掀起了反殖民浪潮,并要求英国与阿根廷政府就马岛问题进行谈判,但英国的态度始终强硬且拒绝谈判。

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损害了英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在中英关系方面,我们始终认为双方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英两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我们呼吁英国政府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以更加务实和开放的态度推动对华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英两国的共同发展繁荣,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