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部黄褐斑是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均可发生的一种常见多发症状。由于有碍观瞻,个别女性很是忧虑,大多以化妆品覆盖。

为解决这一难题,高老曾试求多种方药治疗,最后选定化瘀消斑汤进行治疗,较有收获,现体会如下。

黄褐斑,中医又称“肝斑”、“黧黑斑”,是一种后天色素沉着过渡性皮肤病,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黑褐色斑片,其边界清晰,边缘常不整,形如地图或蝴蝶,对称分布于面部,表面光滑,无鳞屑,无自觉症状,常于日晒后加重。

中青年女性发病几率较高,亦有孕妇发病,称妊娠性黄褐斑,于分娩后逐渐消失,无需治疗。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本病病机较为复杂,中医学认为,多因其忧思过度或抑郁不遂,影响情志,为时日久,渐伤肝脾,气耗血虚,继则化火,血弱不华,终至火燥郁滞而成本病。

亦有认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胞宫失常及冲任损伤,导致气血不调,经血不能上荣于面(虚证),或痰浊瘀滞聚于面而发病(实证)。

也有人认为是风邪伤于营卫所致。

综上所述,凡面部色素沉积,高老从中医辨证出发,认为黄褐斑是表现,血瘀是本质,形态是风郁(风善行数变),病位在肝、脾、肾,亦与内分泌紊乱有关。

本病辨证分型有气滞血瘀证、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多选用化瘀消斑汤治疗,脾虚肝郁证多选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肝肾阴虚证多选用杞菊地黄丸治疗。

目前亦有用中药面膜治疗者,多选用一些白色的中草药,如白芍、白芷、白茯苓、白菊花、白及、白鲜皮、白僵蚕、白珍珠、白醋等,或加入丹参、牡丹皮等活血化瘀药,以达到“以白养白”的效果。

高老在临床上根据黄褐斑的病因病机、症状、病位,经过反复临证比较,首选化瘀消斑汤治疗。

化瘀消斑汤出自于名老中医刘奉五先生方,其组成为当归9克,川芎3克,红花6克,柴胡4.5克,白芷6克,益母草9克,藁本9克,制香附9克,牛膝9克,荆芥穗9克,清水煎汤服用,每日1剂。化瘀消斑汤具有活血散风的作用,可以治疗气血失和所引起的斑块。

方中以当归为君,养血活血,且有润肤之功;益母草为臣,助当归活血化瘀,且有祛瘀生新作用,可去旧斑生新肤;配以红花、川芎、川牛膝活血化瘀以消斑;川芎且能通达气血,辛温生散上行直达病所;川牛膝引血下行,使瘀血下行消散,瘀有去处;佐以柴胡、香附以疏肝解郁使气血通达;荆芥穗、藁本、白芷为其使药,祛风直达阳明面部。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解郁祛风消斑之功。高老用此方治疗妇女面部黄褐斑数十例均有疗效。

病案举隅

病案一

刘某,女,2011年4月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患者2年来面生黄褐色蝴蝶斑,日渐加重,其服药及应用各种化妆品、面膜均不理想,患者面颊及两额部位明显对称分布黄褐色斑片,形如蝴蝶,表面光滑,边界清晰。舌暗红,少苔,脉沉细。

诊断:血瘀风郁。

处方:化瘀消斑汤。口服,日1剂。

1个月后复诊,患者面部黄褐斑明显消散,斑片内黄褐斑与肤色间见,嘱继服1个月,患者黄褐斑完全消散,甚喜,为防止复发,患者要求继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在更年期或伴有月经色暗、有块,或月经不调者,患有黄褐斑,可使用二仙汤加味。

方药组成:

仙灵脾12g,巴戟天12g,仙茅12g,当归10g,黄柏10g,知母10g,旱莲草15g,蛇蜕10g

二仙汤原方为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后载入中医方剂临床手册,主治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女性病属阴阳两虚,兼有虚火上炎者。

本方功在温肾补精,泻肾火,调冲任。据有关资料介绍,应用此方加味治疗妇女黄褐斑有效。

本方用二仙汤调理冲任,即调节内分泌紊乱,以充精血、降虚火,方中加入旱莲草重在滋阴凉血,蛇蜕有祛风退翳作用,取其祛风脱皮之理而消面斑。

病案二

董某,女,50岁。

主诉及现病史:患者面生黄褐斑3年,眼周明显,形成熊猫眼,月经已停,时潮热汗出,心烦易躁。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辨证:冲任失调,肝郁化火,面瘀沉滞。

处方:化瘀消斑汤合丹栀逍遥散。

治疗1个月效果不明显,改用化瘀消斑汤合二仙汤加味,继续治疗1个月,患者面部黄褐斑明显消退,继服原方2个月,患者黄褐斑基本消退。

特别提醒:本文所涉及之处方用药,仅供临床医生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士请勿擅自试方。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巴戟天

【性味】甘,辛,微温。

【归经】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仙茅

【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归肾、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症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知母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胃、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旱莲草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入肝、肾经。

【功效】养阴益肾,凉血止血。

蛇蜕

【性味】咸、甘,平。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