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了一部名为《小兵张嘎》的抗战题材电影。此片一经上映,就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与以往的战争题材电影不同,《小兵张嘎》的剧情中有许多诙谐幽默的片段。尤其是主角张嘎与日军指挥官龟田和胖翻译斗智斗勇的情节,更是惹得观众们捧腹大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部影片上映后不久,天津一位名叫燕秀峰的锅炉工正巧闲来无事,便跟着乡亲们来到村口的空地上看露天电影。

当燕秀峰拿着小马扎,找了个位置刚坐下的时候,发现大荧幕上张嘎子正爬到一处房顶,并且堵住了烟囱。

这一幕成功逗笑了在场的观众,每个人都发出爽朗的笑声,唯有燕秀峰独自呆坐在那里,眼角不知何时挂上了泪水。

同行而来的工友们看出他的反常,连忙伸出胳膊捅了捅,问道:“看个电影咋还看哭了呢?”

此时,燕秀峰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抹去泪水,随后幽幽说道:“电影拍得挺好,可是堵老乡烟囱这件事,俺可没干过”。

一席话,惊得工友们目瞪口呆。

众人纷纷打量起一起工作多年的燕秀峰,中等个头、皮肤粗糙黝黑、平时接触久了就知道他性格憨厚,一看就是地地道道的老农民。

想到这里,工友们长嘘了一声,开始嘲笑道:“我说老燕,电影里演的是小英雄张嘎子,跟你锅炉工燕秀峰有啥关系?好好看电影得了”。

见自己被人家冷嘲热讽,这位锅炉工再也坐不住了,他“噌”地站了起来,伸出手指着荧幕说道:“这里面的张嘎子就是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种说法,工友们自然是不肯相信的,再次出言嘲笑了几句后,便专心看起电影,把燕秀峰晾在了一旁。

直到几年之后经过组织上的确认,大家这才知道,这个名叫燕秀峰的锅炉工,竟然是“一级战斗英雄”。

这位锅炉工其貌不扬、老实巴交,属于毫不起眼的一类人,怎么会是战斗英雄呢?

他和电影里的张嘎子,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1

1924年底,燕秀峰出生于白洋淀地区一个名叫“后王约村”的小庄子。

他的童年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而白洋淀地区位于冀中平原,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秀峰五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双亲就死于战乱、没了依靠。好在村子里的乡亲们颇有人情味,他们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懵懂的孩子饿死,于是轮流从家中拿出所剩无几的粮食给这个小家伙填饱肚子。

就这样,孤苦伶仃的燕秀峰靠着吃百家饭、穿百家衣,艰难地长大成人。

1937年,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保家卫国,八路军奔赴冀中平原,在这里建立起抗日革命根据地。

那个时候,燕秀峰只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但却一直梦想着能够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拿起武器打鬼子。

可奈何他的年纪太小,接连几次都被婉拒。但燕秀峰并不气馁,一颗执着的种子一旦萌芽,是绝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枯萎的。

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燕秀峰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根据地,跟在队伍的后面、学着那些大人的模样站岗放哨。有时候在白洋淀里摸到了鱼,他还会兴高采烈地拿到根据地,点起一把火和战士们烤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这个时候,围坐在篝火旁的战士们总会伸手摸着燕秀峰的小脑瓜,亲切地问道:“你个小家伙跟着我们这么久了,可我们连你的名字都还不知道呢。”

燕秀峰则是一脸兴奋地说道:“俺的大名叫燕秀峰,乡亲们都叫俺的小名——嘎子,听人说这两个名字都是俺父母活着的时候给取的,你们还是叫俺小名吧。”

就这样,在白洋淀一带活动的八路军游击队都知道,有个名叫“嘎子”的娃娃,虽然年纪小、但却胆大心细。

不久之后,日军连同伪军来到白洋淀扫荡,闯进周边的村子里到处抓人,尤其是要抓捕那些抗日分子。

听到外面的吵闹声,燕秀峰赶紧出门查看,发现一名同村好友正被几个日伪军士兵围追堵截。

看到这一幕,燕秀峰暗叫一声不好,因为这个好伙伴比自己大好几岁,不久前刚刚加入了抗日游击队,如果他被鬼子抓住,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就在危急时刻,燕秀峰灵机一动,赶紧朝着小伙伴跑去,靠近之后顺势便将他扑倒在地、扭打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伪军这才停住了脚步,因为燕秀峰的出现,让他们误以为这只不过是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只知道躺在泥地上打滚,哪里懂得“抗日”是什么意思。

见那几名日伪军士兵走远,燕秀峰停止了打闹,拉着小伙伴的胳膊逃之夭夭。

凭借着这次出色的表现,燕秀峰终于得到了抗日游击队的肯定,将他编入冀中九分区任丘五区小队。

即便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但身边的战友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呼他为“燕嘎子”,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燕秀峰。

2

燕秀峰十分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执行任务是1938年的那个夏天。

北方的夏日总是酷热难耐的,再加上蚊虫肆虐,战士们很难睡一个安稳觉。

一天清晨,燕秀峰和战友早早地就起床,简单吃了两块窝头后便来到放置武器的木屋里擦枪。

可是擦着擦着,燕秀峰却突然听到了集合的哨声,看着原本还专心擦枪的战友急忙起身跑了过去,刚刚入伍不久的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匆匆跟了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军分区当天要给战士们分配任务,让他们混进县城、或者是埋伏在敌人的必经之处,每个人都要消灭一个鬼子或者是伪军。如果实在不好下手,就想办法到敌人的炮楼附近,趁着他们换岗的时候消灭敌人。

等到政委的名单念完,偌大的空场上只剩下燕秀峰孤零零一个人。

见自己没有被分配任务,燕秀峰赶紧拦住政委:“我也要执行任务、去打鬼子”。

政委见是燕秀峰,立马笑了起来:“原来是燕嘎子啊。你年纪太小,又刚进部队,恐怕连枪都不会打吧。”

对于这句调侃,燕秀峰却表现得十分倔强。

他快步跑进武器库,不多一会儿的功夫,便手持一把盒子炮手枪跑了回来。

紧接着,燕秀峰熟练地给手枪压弹上膛,“砰”地一声枪响后,他这才得意洋洋地看着政委说道:“我会打枪,也能跟他们一样去执行任务”。

见他小小年纪,又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摆弄起手枪来竟然如此熟练,政委也不再拒绝,安排他和另外三名战士前往梁召岗楼铲除那里的伪军。

临行之前,政委还特意嘱咐:“有机会的话,最好能击毙他们的伪军队长‘东霸天’。当然,如果发生危险,赶紧撤退,不要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燕秀峰满口答应后,便跟着其余三人朝梁召岗楼赶去。

恰好那一带当天正逢大集,前来做小买卖的商贩、购买东西的老百姓络绎不绝,整条街道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面对这番景象,三名战士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毕竟这里人员太密集了,一旦半路上和敌人交火,恐怕会伤及无辜。

可是燕秀峰却执着地说道:“人多正好方便咱们隐藏身份。再说了,敌人的炮楼那又没有老百姓,咱们溜到炮楼那去,除掉‘东霸天’就撤退,不会让老百姓遭殃的”。

在燕秀峰的坚持下,几人乔装打扮混进集市,悄悄朝着敌人的炮楼方向移动。

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四人走在人群中的时候,“东霸天”带着几名伪军突然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只见“东霸天”凶神恶煞地掏出手枪,指着燕秀峰说道:“我看你小子是八路!你们几个,把他带到炮楼里去问话”。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燕秀峰心头一紧,脑袋中不由得冒出了一个念头:莫非自己暴露了?

但转念一想,燕秀峰便否掉了这个可能。

毕竟自己经过乔装打扮,与普通老百姓无异,伪军怎么可能会认出自己是八路呢?那只有一个可能,“东霸天”是在诈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清楚了这一点,燕秀峰当即喊冤道:“我就是个老百姓,生平最怕您们这些军爷了,怎么可能会是八路呢?”

此时,旁边的一位年迈的老农也帮他打圆场:“老总,这娃是我的侄儿,跟着我来赶集的,绝不是八路啊。”

可是,“东霸天”对于这些说辞却嗤之以鼻:“是不是八路,带到炮楼里审一审就清楚了”。

说罢,“东霸天”一扬手,几名伪军就推搡着燕秀峰朝炮楼走去。

虽然知道自己此行凶多吉少,但燕秀峰依旧保持着冷静,他一言不发地跟在“东霸天”后面,眼神却四处乱瞟,将炮楼周边的地形看得一清二楚。

炮楼前面挖了一条深沟,凡是要进出此处,都要经过深沟上的那座吊桥。

燕秀峰看到此景,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要是真的跟着他们进了炮楼,吊桥一拉起来,自己恐怕就跑不出来了。

于是,燕秀峰决定不再忍耐,等到“东霸天”一只脚刚踏上吊桥的时候,果断从后腰拔出盒子炮手枪,对着他的脑袋开了一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声枪鸣,把跟在身后的几名伪军吓傻了,趁着这个机会,燕秀峰二话不说再次开枪射击,将身旁的几个敌人全部消灭后,便趁乱逃了出去。

当燕秀峰赶回根据地之后,政委看他浑身是血、连忙跑上前去检查:“嘎子你没事吧?伤到哪里了?”

而燕秀峰咧了咧嘴笑道:“没受伤,都是敌人的血”。说罢,便因过度劳累、一头栽倒在地上。

在之后的日子里,燕秀峰屡立奇功,被晋察冀边区评为一等战斗英雄。

3

1946年,燕秀峰在解放战争中身受重伤,组织上便把他安置在一个村子里疗养。

等到他养好伤后,准备寻找自己的部队,却被告知部队番号经过几次变更,已经无法查找。

无奈之下,燕秀峰只好四处漂泊,最终在天津落脚,为了生计做起了一名锅炉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58年,著名作家徐光耀创作了一部名为《小兵张嘎》的小说,“张嘎子”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才逐渐被人们知晓。

后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看过这部小说之后,决定将其拍摄成电影,于是徐光耀又经过修改后、创作出了电影剧本。

当已是一名普通锅炉工的燕秀峰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不由得道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虽然当时身旁的人对燕秀峰冷嘲热讽,但这件事很快吸引了天津当地政府的注意,经过多方考证之后,工作人员终于得出结论:“小兵张嘎”的故事原型,正是锅炉工燕秀峰。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燕秀峰就从一个无人问津的锅炉工,一下子成为大江南北备受瞩目的大英雄,前来拜访、看望的人络绎不绝。

很多人不禁好奇地问道:“燕秀峰同志,既然您是小兵张嘎的原型,那张嘎子做过的事情、您都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燕秀峰总会抿着嘴笑道:“打鬼子我干过、打伪军炮楼我干过、把手枪藏在鸟窝也干过。但就有一点,俺可没堵过老乡的烟囱”。

不久后,在相关部门和部队首长的帮助下,燕秀峰终于找到了他的老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部队被编入了第63军,在军长傅崇碧的带领下入朝作战,参加了铁原阻击战等诸多战役,赢得了“英雄铁军”的美誉。

63军还将燕秀峰的经历写入了军史,并特别标注他是《小兵张嘎》的原型人物。

2010年5月,燕秀峰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享年86岁。

虽然曾经的战斗英雄已经故去,但他的英勇事迹却得到了广为传颂,《小兵张嘎》也一次有一次地登上大荧幕,让人们通过这部电影,去了解战争年代革命将士们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