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游击队缴获了30多辆自行车,伪军急了,连忙托人带信,提出要用子弹换回,队长笑道:“那行,15辆自行车换6000发子弹!”

伪军听了之后很快就同意了这个要求,竟果真拿来了千发子弹和游击队交换。

尽管自行车是不可多得的物资,但是对于当时缺乏装备的游击队来说,子弹显然更重要。

而伪军物资充足,这点子弹牺牲了也无所谓。

可是自行车对他们来说也很珍贵,丢失之后很可能受到上级处罚,于是他们才迫不得已和游击队进行了“谈判”。

这样的举动在现在的人们看来,也许会感到疑惑,甚至不敢相信其真实性。

抗日战场上会出现自行车吗?它的作用真的比子弹还大,能够让伪军不惜放弃子弹来换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自行车还真是珍贵的战时装备。

只不过自行车太难获得,我军往往都靠着战斗中缴获战利品才能得到十几辆,极少情况下也会掏钱购置一部分。

因此能够得到一辆自行车是一件让整个游击队都能高兴好几天的事情。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张老照片就将当时的真实情况完全呈现了出来。

照片上的年轻人正是定陶抗日游击大队的侦察队员们。

游击大队侦察班还有一个别名叫作“车骑班”,队员们人手一辆自行车,为的就是能够灵活配合游击队作战,及时传达消息。

参加过游击队的老战士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听了他的经历和描述,大家就会明白自行车在战斗中的重要性。

有一次,游击队的几名队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遭到了一小伙伪军的围击。

游击大队的队长得知消息之后心急如焚,为了能够快速地赶到目的地解救队员们,他火速命令“车骑班”前往作战。

“车骑班”的队员们带上便于作战的手枪,背上一杆长枪,就蹬着自行车前去完成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多时,他们就赶到了目的地。

游击队员们从敌人后方袭击,让这伙伪军腹背受敌,最终无力招架,只得仓皇而逃。

在这次战斗中,自行车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仅靠着人力,被困的队员们将会面临更大的生命威胁。

既然自行车是为了提高速度,那么为什么不用马匹呢?

这就涉及到了自行车的另一个特点——容易隐蔽。

自行车尽管难以获得,但是它维护起来较为简单,不用每日准备粮草,也不用担心无处安置。

更重要的是,在作战的时候,二三十匹马的动静太大了,敌人很容易就会发现。

这样不仅侦察任务完成不了,还很有可能打草惊蛇。

相比之下,自行车停下之后,还可以藏到路边的青纱帐中,绿油油的庄稼一遮挡,根本看不出来端倪。

在抗战时期,自行车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为我军作战提供了不少的优势。

我军专门组建的“车骑班”作为一支抗日奇兵更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资料来源:

游击队的“车骑班”——中国军网

老战士捐出40多年前缴获自行车 原日军车主认出——中国国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