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也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庆和镇是科尔沁区的设施农业大镇,随着这两年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了关于设施农业的探索实践,太平河村村民赵刚就是其中之一。这几天正是香瓜的成熟期,赵刚夫妻俩每天都穿梭在大棚中,从最开始的栽种到这两天的采摘、售卖,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他种出来的香瓜,无论从色泽还是口感,都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头几年我们夫妻俩在外地打工,也没攒下钱,现在回到家想自己创业,就建了四个大棚,两棚香瓜、两棚西瓜。”赵刚表示。

和赵刚夫妇一样,太平河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选择通过设施农业来致富,村“两委”班子通过免三年地租,鼓励农户在村集体土地上建设设施农业大棚,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现已引导农户自建春棚36座,通过建设设施农业园区,不仅盘活了村集体土地资源,还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大棚是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2万斤左右。”赵刚说。

除了太平河村,更早一些行动起来的火犁村如今受益更多,现在的63座“日光温室”已经连续多年喜获丰收,他们还成功注册了“和柿缘”品牌。张海艳是火犁村最早一批在大棚打工的村民,她说,她现在一个月可以收入4000元左右,这比去外地打工挣得都多。

“目前庆和镇露地蔬菜达到6万亩,设施农业达到1000亩,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党建引领、能人带动、社会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提档升级,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庆和镇党委书记常亮说。

近年来,科尔沁区按照“近郊设施农业,远郊露地蔬菜”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建设集中连片设施农业,重点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持续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高效化发展,通过科学管理、精准培育,不断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让设施农业大棚真正变为农民的“致富大棚”。(佟秋、刘宝、高原)

来源:科尔沁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