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2月27日,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去世,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被人们誉为最会讲故事的历史学家。澳门大学历史系王笛教授关于街头文化、茶馆和袍哥的研究,学术界认为与史景迁的研究风格类似,也是以讲故事而受到关注。王笛在各种场合,也不断推荐史景迁的研究。今年,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那间街角的茶铺》,也是把历史与文学结合起来的佳作。

今天,我们特发布《那间街角的茶铺》责任编辑李磊对王笛先生就“史学问题”的简单访谈,文字整理如下:

李磊:您的历史评论集《历史的微声》明年即将在人文社出版,其中一篇您评论了史景迁的《王氏之死》,为什么您对《王氏之死》特别看重呢?

王笛:我认为,关于中国历史的微观研究取向的研究,就是史景迁的《王氏之死》了。《王氏之死 》 早在 1978 年就出了英文版 ,此前我已经读了很多遍 ,在美国给本科生开 “中国史 ”课 ,以及在华东师大给研究生讲“大众文化史 ”时 ,我都将本书作为必读书 。

上世纪 70 年代,微观史学在西方还没有兴起,虽然在意大利和法国已有这方面的研究著作,但也都还没有译成英文。史景迁的写作方法非常接近今天微观史学的方法 。现在看这本书也许会觉得很简单,但我们评价和判定一本书,应该放到当时的时代环境里。在上世纪 70 年代,当史学研究的主流还是集中在上层 、国家 、政府 、政治 、精英这些方面,史景迁就将他的研究视野放在山东一个偏僻贫穷的农村郯城县,这是他眼光非常独特的地方。

史景迁以乡村底层人民的生活为中心,描写了贫穷的山东郯城的生态以及农民的艰苦生活,从一场地震开始,然后看当地的自然状况、疾病、饥荒、暴力、满人征服等。并讨论土地、天气、农业、赋税、人口、行政机构等。史景迁还重点描述了下层人民的生活,例如寡妇如何把儿子抚育成人、地方上的各种争斗等。

因为资料上的困难 , 史景迁到最后一章才写到王氏 。王氏是一个已婚妇女 ,跟别人私奔 ,后来在外面混不下去了 ,又回到丈夫身边 。丈夫无法容忍她 , 在一个下雪的晚上将她掐死 。因为与邻居有矛盾 ,为了嫁祸 ,丈夫将王氏的尸体放在邻居家的门口 。黄六鸿在审理案件时 ,才将事情的真相查清 。虽然最后一章才写到王氏的死 ,但当时农村基层社会的全貌却由此都展示出来了 。

研究下层难在资料的缺乏 ,要找有关王氏的资料 ,真的非常难。史景迁通过以下三种基本资料来建构了这本篇幅不大但是非常有创意的著作:

1.三种郯城县志(17 世纪、18 世纪、19 世纪不同时期所编);

2. 时任郯城县令的黄六鸿撰写的其从政经历的《福惠全书》,其中记录了他从政期间处理的一些案件 ;

3.文学资料 ,主要是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史景迁能够根据不多的材料,重构几百年前一个贫穷村庄的社会和生活,显示了其运用资料的高度技巧。此外,史景迁的《书的叛逆》,以讲故事的手法,记述了雍正时曾静案和《大义觉迷录》出笼的前因后果,也非常接近微观史的写作手法。

也许,人们会批评作者把蒲松龄的鬼怪故事用作学术研究的材料有失严谨,但蒲松龄生活在离郯城县很近的淄博,小说中虽然不是直接地描写郯城县,但风土人情非常接近,补充了人文环境方面材料的不足。史景迁能从非常有限的资料里建构出山东一个偏僻贫穷的农村下层人民的经历,以及一个普通女人的悲剧,这种方法和思维是非常独特的。我将这本书作为课堂的必读书,目的在于开阔学生们的思维——怎样使用史料,怎样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进行课题的研究。

李磊:您的《那间街角的茶铺》入选了人文社2021年“年度20大好书”。您作为一位历史学家,作品能得到文学界的关注和好评,我想主要是体现历史和文学的结合。那么您认为,史学研究的文学性应该怎样体现,您能以史景迁的研究作为例子讲讲吗?

王笛:谢谢这个问题,其实我在好几次的讲座中都提到过,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外历史学受到社会科学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写作的范式,历史写作逐步趋向一种科学性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越来越远离文学。

其实我们知道历史学不是社会科学,是人文学,那么就要有人文关怀。史景迁一直坚持他自己的风格,以人为中心,文学和历史学的结合,所以他几乎每本书都是有故事的,都是有细节的,而且好多故事和细节都是他从档案中间挖掘的,而不是人人皆知的。

这样的写作在西方、在中国都不是主流。不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西方有了语言学的转向,历史研究逐步回归到人文学,其实微观历史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出现的,写小人物,注重文学的描述。在中国,史景迁的著作介绍进来以后,很受欢迎,但是真的按这种风格写作历史的还是很少。以后年轻一代会逐渐地接受他的,接受他的这种写作方式。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应该明确的是,他的这种写作风格不适合于学位论文,无论是在美国、欧洲、还是在中国,不管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如果写成这个风格的话,那么就很难通过。所以研究生不能轻易地去模仿。因为现在历史学研究特别是学位论文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式,这个格式就是说必须要有导论,阐明观点,要做文献综述,然后再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而史景迁的风格是以故事来展示他的观点。如果一篇学位论文这样写的话,评审委员会就很难通过。

但是我鼓励那些不追求学位的或者已经得到学位的年轻人进行历史写作的探索,不一定模仿史景迁,但是努力找到一种为一般大众读者都喜欢的写作方式来讲述历史。应该提倡各种生动活泼的写作方式,让历史学走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