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年5月22日,61岁的董卓匆匆赶赴未央宫,参与庆贺刘协病体痊愈。作为当朝相国,董卓杀伐过重,树敌颇多。于是,他决定派遣最亲信的将领吕布一同前往,护卫他的安全。

当时,王允刺杀董卓的谋算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相府守卫森严,荀攸、伍孚屡次三番都未能得手。董卓这个时候离开府邸,入宫面圣,看似合乎规矩。实际上,却给了王允可乘之机。

在董卓一行抵达北掖门时,埋伏于城外的李肃手持长戟,干净利落的将他刺于马车下。然而,董卓内衬软甲,竟毫发未伤。他与汉臣对峙数年有余,深知众人畏惧吕布之威。因此,奋声疾呼道:

“吕布何在?快来救我!”

董卓言罢,吕布缓缓走上前。可他并未出手制止李肃的刺杀举动,反而自怀中掏出“诏书”,当众宣读处决董卓的命令。董卓见状,恍然大悟,怒气冲冲地骂道:

“庸奴,竟敢背叛于我。”

话音刚落,董卓被乱刀砍死。在他死后,皇甫嵩进驻郿坞,砍下董旻的头颅,将董氏三族,尽皆夷灭。

而在长安城内,士兵高呼万岁,百姓载歌载舞,纷纷庆贺董卓的被杀。他的尸体被丢弃在大街上,负责看守的官吏在董卓肚脐中点火,竟火光如炬,经久不灭。

那么,王允为何要刺杀董卓呢?在长安城中,董卓都做些了什么坏事,竟引起朝野“鄙夷”?而他的爱将吕布,又因何背叛于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的崛起

148年,羌人之乱愈演愈烈。为结束汉羌百年战争,汉桓帝征调天下猛士,奔赴凉州。就如史学家夏曾佑所言:

“自羌胡之乱始,汉家精兵猛将,皆齐聚于凉州。”

此外,凉州地处偏远,民风彪悍,就连女子也能骑马射箭。可以说,在凉州存活下来的人,绝非省油的灯。

而董卓,就是成长于凉州的地方豪强。

董卓出身寒门,他的父亲董君雅年轻时曾短暂做过县尉。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董君雅的离职,董卓父子被迫回到家乡凉州,耕种放牧。

然而,董卓天生勇武,凭借在羌人中的威望,很快就登上了凉州兵马从事的官位。庆幸的是,董卓生涯首战就大破胡人,斩首千余级。他高大魁梧,左右手皆能开弓,出入战场,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

因此,董卓自当官后,就受到上级官吏、同僚的赞许,步步高升。段颍推荐董卓入朝廷公府,汉桓帝征召他为羽林郎,而在跟随袁隗不久,董卓更是一跃龙门,出任并州刺史,位高权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卓的前景虽然一片光明,可他为人却非常暴戾。不仅对提拔他的皇帝、大臣没有感恩之心,还利用职务之变,拉拢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组建私人兵马,肆虐凉州,劫掠财富。

当时,董卓刚过不惑之年,就已封侯拜将,携军威震慑朝廷。汉灵帝不甘董卓在凉州坐大,亲命董卓前往洛阳,担任有名无实的少府一职,可董卓却上表回复道:

“凉州贼寇未灭,正是臣欲一展才华之时。且凉州部众对臣青睐有加,听闻臣入宫就职,纷纷阻拦不让。因此,臣无法前行,只能愧对陛下了。”

很显然,在朝廷尚未爆发严重危机时,董卓就敢明目张胆地违抗汉灵帝的命令了。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尚未来得及收拾董卓的汉灵帝不得不派遣他接替卢植,执掌冀州防务。而董卓的人生,也急速转折,从封疆大吏沦落为阶下囚徒。

众所周知,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来的快,去得也快。这短短数年的时间,成就了无数名人、志士。曹操、刘备、孙坚等人,都在此时登上了历史舞台。

可董卓却因为兵败下曲阳县,受到了朝廷的严惩。他被罢官免职,判处“减死罪一等”,等待他的人生命途,必将是牢底坐穿。

然而,董卓的运气非常好。

随着黄巾起义的覆灭,汉室朝廷大赦天下,董卓不仅获得了赦免,还被安排在皇甫嵩身边,参谋军政。

值得一提的是,皇甫嵩是东汉末年少有的军事大才。无论是征讨羌胡,还是平定黄巾之乱,他都有过杰出贡献。董卓在左车骑将军府任职期间,耳濡目染,逐渐习得了皇甫嵩的兵法战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韩遂、李文侯在凉州发动叛乱。皇甫嵩将董卓放在三辅前线,围剿凉州叛军。董卓也不负众望地击败北宫伯玉,伐零羌、围匈奴,功勋卓著。

然而,董卓极端自利的性格,也在此战暴露无遗。

185年,汉灵帝力排众议,将张温放在了车骑将军的位置上,接管三辅军务。可董卓却对此不屑一顾,他不仅出席军事会议时故意迟到,还对张温冷言冷语,大肆嘲讽。

此外,面对皇甫嵩五战五胜的傲人战绩,董卓也极为忌恨。平叛中后期,董卓一味的出工不出力,只知聚拢人马,屯兵自守。

当时,汉灵帝病重将亡。临终前,特意提拔董卓为并州牧,并下旨将董卓的兵马,全部调遣至皇甫嵩麾下。

在东汉,门阀、世家是依赖皇权而生存的。数百年来,他们之间的利益,已然根深蒂固,远非寒门子弟能够相比。汉灵帝之所以架空董卓,就是防止他成为“第二个”张角,威胁到汉室朝廷和门阀世家的权力。

只是,犹如拒绝执掌少府一样,董卓再次驳回了汉灵帝的调遣。甚至,他还率领精锐兵马,驻扎于河东,静观朝局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暴行累累的董卓

汉灵帝驾崩后,东汉政权不稳,大将军何进联合袁绍密谋除去宦官。当时,董卓虽不受朝廷信赖,却凭借他的远见卓识,料敌预先,预判了何进的动向,率先上疏弹劾宦官张让,赢得朝野赞赏。

何进后悔调兵,派遣种劭劝退董卓时,他巧妙分析局势,执意进驻河南尹,为西凉军夺取京师洛阳,打下根基。而在何进被杀后,董卓又密令他的弟弟董旻袭杀车骑将军何苗,扫除障碍,避免了日后到来的朝野大战。

更令董卓兴奋的是,袁绍肆意屠杀宦官时,张让竟裹挟小皇帝刘辩,逃出洛阳,上了北邙山。董卓当机立断,率军追击,迎帝回洛阳。犹如他的“仇人”皇甫嵩一般,董卓对于汉室的功绩,傲视群雄。

然而,与汉末大多数将领不同的是,董卓却是一位残忍暴虐的将军。在返回洛阳途中,太尉崔烈怒斥董卓不懂礼仪,竟与皇帝并驾齐驱。可董卓不仅没有听从,反而欲当众诛杀崔烈。史书记载,董卓对刘辩也缺乏尊重,肆意侮辱、责骂,毫无君臣之礼。

可见,手握重兵的董卓,已然动了霸占汉室朝堂的意图。

189年8月,董卓在袁隗的支持下,不顾群臣劝阻,执意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为帝。继任者刘协并不像他的哥哥那般懦弱胆怯,相反的是,他英明睿智,又通晓权术,懂得忍让。在洛阳说一不二的董卓,渐渐一家独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