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导演、彭于晏等主演的电影《狗阵》近日登上国内院线。这部电影获得了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狗狗金棕榈·评审团大奖”,通过刑满释放人员与流浪狗的相遇,展示时代变迁背景下,远方家乡的落寞和社会沉浮中人的重生。

近代以来,狗从一种参与农牧业生产的动物,逐渐变成了城乡生活中,人们最常选择的伴随性动物之一。与狗相关的宠物经济,也在当代社会中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新书《狗狗都市观》回顾了过去200多年全球“犬与人类共同打造现代城市”的历史,提示人们尝试去更多地理解狗,从狗的视角反思世界如何可能变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狗从乡村进入城市

狗是怎么成为人的宠物的?很多人会简单地回答“自古以来”。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狗狗都市观》一书的副标题是“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在这本书的作者、英国学者克里斯·皮尔逊看来,我们现在熟悉的人与狗的关系,奠定于全球城市化初期。

纽约、伦敦和巴黎这样的近代大城市,在200多年前确立下成体系的市政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了对城市居民养狗的要求和应对城市流浪狗问题的管理对策。从这一刻起,以中产阶级养狗为标志,狗与人建立了主人—宠物的关系,达成了一份“跨物种的协定”。

皮尔逊认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在纽约、伦敦和巴黎的现代化进程中,狗的日常处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过程当然不完全是安定祥和的画面。一方面,街头流浪狗成为市政当局和一部分居民驱赶、捕捉、扑杀的目标,随着管理流浪狗产生正面效果,狂犬病和狗伤人事件得到了一定控制;另一方面,狗开始在城市中“找到工作”,部分品种的狗当上了警犬,参与城市街道巡逻护卫;再者,围绕城市公共卫生需求,当局对狗粪污染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虽然问题一度非常棘手,但最终随着管理越来越科学,以及人们养狗的习惯改善,逐渐达到较好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书译者之一、青年学者邹赜韬在《狗狗都市观》的新书分享会上提到,近代以来,狗在城市中的大量增加,跟它们的“工作”变化有很大关系。他在英国的历史档案中看到相关的表述:最早出现突出的流浪狗问题的城市,处在传统的农牧业地域附近。工业革命的机器生产导致了原来在农村发展的产业被替代了,狗原来在乡村农牧业中起到辅助放牛、放羊等作用,随着这些产业因工业化而转入城市,狗变得无事可做。为了生存,它们也跟着来到城市。

皮尔逊强调,虽然狗被人类驯化的历史已达数千年,但“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常被人们挂在嘴上,人变得这么信任狗、这么强烈地看重狗与自身的情感关系,还是近现代的事。

1870年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乡村,发生了一桩案子。一位农场主把邻居告上法庭,怀疑自家猎犬“老德拉姆”遭邻居枪杀。原告律师乔治·维斯特申诉说:“在这自私自利的世界中,人类能拥有的唯一绝对无私、绝对不会抛弃我们、绝对不会忘恩负义的朋友,就是狗!”法庭判原告获胜,维斯特慷慨激昂的发言也传扬四方。他的话使更多中产阶级家庭相信,狗可以成为人类家庭的成员。

在城市,狗找到新工作

皮尔逊在书中指出,到20世纪30年代末,担任着宠物和警犬角色的狗在城市中发挥着令人十分满意的作用,能减轻人们对犯罪行为的担忧情绪。在城市中的种种新角色证明,狗有着与人类情感相通的能力,人对这种能力的感知也越来越深。

邹赜韬在新书分享会上讲到一宗网络热搜新闻。一般认为,德牧、史宾格、罗威纳等大型犬是充当警犬的优选,这在历史上也被不断发展的警务训犬实践证明。有山东媒体最近报道,潍坊市昌乐县公安局选中了一只柯基“福仔”当警犬。它的搜爆技术过硬,小短腿和萌脸则给人安全感,让市民看了感到很亲切。在网上,福仔被称为“柯基界的骄傲”。

据当地警犬基地介绍,警犬的引入渠道有多种,上级配发、社会渠道引进都可以。“福仔”就是今年1月从宠物狗改行做的警犬,当时它仅4个月大,原主人带着它在公园散步时,警犬训导员与他们偶遇,在互动中,“福仔”的反应达到很高水平。原主人也想“成就它”,于是“福仔”成了预备役搜爆警犬。

在搜爆工作中,柯基的短腿也并非劣势。因身高较矮,它能轻松钻入车底、狭窄杂乱空间等大型犬只难以进入的空间。这也说明,人对狗的各种传统认识,也是不断在打破的。随着城市生活场景的变化,狗在不断适应城市,人也在不断适应狗的变化。

《狗狗都市观》一书回顾了兴起自20世纪初的警犬训导尝试。1905年,法国第一只警犬服役。不久后,首批警犬开始在巴黎街头执勤,它们的同行同期已经在船上和战场上率先展示过风采。但从历史资料中看,警犬获得巴黎市民的信任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人是否相信狗拥有智慧。

哲学家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过“动物是机器”的理论,认为理性是仅人类才有的,这个观点曾长期影响人对动物的看法。达尔文的研究动摇了“人类独具理性”的优越感,在他笔下,“人类有时更像被难以驾驭的情绪所掌控的‘动物’”。实际上,到19世纪,人们已经广泛地认为狗很聪明,狗效忠于主人、能识别坏人、能察觉异常、擅长表演,等等,各种段子遍布报章。

1901年,法国的普通心理学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动物的“智力”和“心理”现象。研究所负责人索普莱特认为,狗可以进行抽象思考,能表现出一定的理性思维,也可能(和人一样)失去理智。索普莱特发现,通过人类的干预和指导,狗的智力才能以一种“有用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纽约,从19世纪末起,警方已开始顶住社会舆论的压力,训练寻血猎犬协助侦查。1907年,纽约警局从比利时购入了第一批5只警犬。1915年,第一家警犬训练学院在长岛成立,专门训练德国牧羊犬。

当时,无论在纽约、伦敦还是巴黎,专业人士们对警犬的犬种和各种品性不断进行评估,不断形成新的标准和相对稳定的共识。直到二战后,这三座城市都建立了永久性的警犬队伍,狗在城市中的“职业生涯”得以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

[英]克里斯皮尔逊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2024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