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际才的现代写意山水画,不只是在画山水,更是在画人与自然的精神家园,他的作品既有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和写意精神,又敢于突破传统山水程式化的条条框框,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技法,使传统的笔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他自成一体的笔墨语言,独特的造形造境方法,独特的现代审美视角,使得他的山水画能够独树一帜,创当代写意山水画新图式新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笔墨技法高妙,酣畅淋漓,形成独特的“张氏”语言。

张际才的写意山水,笔墨技法堪称一绝。他深谙传统笔墨之道,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笔墨程式,敢于化繁为简,灵活运用,成功转换为现代绘画语言。他的用笔线条遒劲有力,笔随意转,灵动飞扬,自由奔放,充满了生命力和律动感。用墨更是大胆恣意,得心应手,浓淡干湿枯,恰到好处,使得画面元气淋漓,山水的厚度、层次、气韵跃然纸上,尤其是对画面虚处的处理,“空气层”的表现,墨色之妙,似臻化境,让人叹为观止。张际才的笔墨之道,从技法到理论,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语言体系,鲜明的“张氏”符号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南北结合,温润雄健,鲜明的南方意蕴。

张际才的山水画作品,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大气,也有南方山水的温润秀茂。这与他早年受岭南画派黎雄才等画家的影响,中期受李可染、钱松岩等画家的影响有关,他善于将南北派山水画的技法、风格、韵味有机融合,借北派的“势”造南派的意象,使得画面既有北派的雄浑,又有南方的蓊郁秀丽。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崇山峻岭的雄伟壮观,也可以看到秋水自流的宁静幽雅。当然,在题材、意境、气质和情感方面,更多是南方的元素和意蕴,比如他笔下的树,疏密有致间,张显勃勃生机;无论是茂林深篁,还是一树成林的榕树,秀美苍劲的古松,深谷盛开的芭蕉,小桥流水的古村,烟雨朦胧的水乡,都带有鲜明的南方印记,给人以秀茂脱俗的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中西结合,秀丽典雅,雅俗共赏。

张际才的山水画作品,以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为基,折衷中外,中西结合,赋笔墨以新的活力生机。他在黎雄才、李可染等大家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山水画以线为主的传统,灵活运用光影、透视、明暗、色彩等造型方法,点、线、面、色融合,勾、皴、擦、点、染、泼并用,特别是其中以面代皴,以面塑形的手法,以及其中色彩的运用,创造了一种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新山水,既保留了传统笔墨的底蕴和韵味,又更具可观性可赏性,画面的纵深感、层次感、现场感更加突出,浑厚秀美,和谐统一,更具现代气息,耳目一新,雅俗共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构图巧妙,意境优美,诗情画意。

现代写意山水画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文人性,二是诗性,三是笔墨性。文人性体现在作品的精神高度,诗性体现在作品的意境气韵,笔墨性体现在作品的笔墨高度,可以说,这三个特性在张际才的山水画中都得以充分休现,其中在构图造境方面,他善于运用中国山水画中的“截取法”“留白”和“造势”等手法,不以奇局故意搏人眼球,不喜欢“大”“满”“密”的着意刻画,而是以精准、疏朗、写意的手法,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咫尺之间展无穷世界,把看似平常的景色构造出充满诗意和张力的空间,使得画面有主有次,层层递进,和谐统一,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中国传统文人画中讲究的“开合”“呼应”“取舍”“藏露”等位置经营的法则,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并赋于现代审美意境。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群山、浮翠流丹的山村、鹿鸣于野的深山、早春三月的古镇等等,这些元素构筑了一个个人与自然对话的情感世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亦写生亦创作,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

传统文人山水画发展到清未,为什么陷入了程式化的泥潭?就是因为泥古不化,失去了自然的真趣,死板僵硬,了无生气。张际才的现代写意山水画之所以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注重写生创作。他对石涛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和岭南画派提倡写生的做法有着深刻的的理解与认识,认为写生是打破条条框框的有效法门,也是观察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最佳途径,从中可激发灵感,汲取自然的精气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大力倡导画家要热受生活,到真山真水中去感悟人与自然之“道”,写生不是景物的客观描摹,而是主观的提炼创作。他的山水画大部分都是写生得来,有时是现场直接创作,有时是速写变化而来,所以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气息,不做作,不隐晦,灵动率意,自然而然,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与自然对话的写意表达。

文/庄鲁 (文化学者、江西美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