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基本控制了华东与华中大部,兵锋直指苏南、皖南,与国民党军隔江相望、互相对峙。彼时蒋介石已经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被迫下野,国府的最高权力由李宗仁暂时执掌。李宗仁为了阻止解放军南下,保全国民党的残余力量,便派遣刘斐等人作为国府代表,与中共进行谈判,希望能促成国共双方“划江而治”、南北分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斐出身贫农家庭,早年历尽波折,吃了不少生活的苦头。7岁那年,他在族中长辈的资助下得以进入学堂读书,13岁时,他从高等小学毕业,开始进入社会闯荡,19岁那年,为了混一口饱饭吃,他报名参加了桂军,自此开启了戎马生涯。刘斐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很懂得为人处世、谦退进据,因此上级长官对他很是欣赏、喜爱,他入伍仅1年便被推荐到军官训练团进修,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白崇禧身边担任文书副官。

1926年,他跟随白崇禧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白联手发动了一系列针对共产党人的事变,大肆屠戮有志之士,阴谋独占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刘斐对此很是不满,为了表示抗议他毅然脱离国民革命军,转而前往日本学习军事理论与政治经济,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以备不时之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刘斐完成了学业,从东京乘船回国,蒋介石得知此事后,马上邀请他到南京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参议,但他早已对老蒋彻底失望,因而婉拒了对方的邀约。1935年,他重回桂军服役,历任师、军参谋长。1936年,他作为广西军政府的代表前往南京与老蒋谈判,希望能劝说老蒋放下打内战的心思,调转枪头去打日本人,维护中国的主权利益。

抗战爆发后,刘斐放下对蒋介石的成见,加入国府国防部任职,主要负责协助陈诚、白崇禧等人策划战略、战役。1938年,他有幸与周总理会面,并与总理深入探讨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命运,此次谈话让刘斐对共产主义有了别样的认识,他开始慢慢摒弃曾经的偏见,开始尝试阅读马列主义专著,了解无产阶级的理想与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结束后,刘斐真诚希望国共能建立联合政府,共同治理中国,可蒋介石却一直想搞独裁、搞封建统治。1946年,老蒋撕下了伪善的面孔,发动了内战,华夏大地重新燃起硝烟,黎民百姓再度受到战乱荼毒。这一切的一切让刘斐痛不欲生,他不想助纣为虐,于是便上书辞官,结果却遭到蒋介石的驳斥。

时间来到1949年,国民党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已然丢失东北、华北、华东等战略要地,只能龟缩在华南、西南据守。暂代国府最高权力的李宗仁为了争取生存空间,阻止解放军继续南下,便派遣刘斐等人北上北平与中共中央谈判,希望双方能就此停火,以长江为界各自成立政权,互相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谈判最终还是宣告失败,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很快便占据南京,国府至此名存实亡。而刘斐见国府大势已去,便南下香港定居,期间蒋介石几次给他发电报,邀请他到台湾“共襄盛举”,他均委婉拒绝,并未赴约。不久之后,黄绍竑等人秘密联系刘斐,邀请他一起发表声明,宣布脱离国府,加入红色阵营。

刘斐在北平谈判的时候,曾深入了解过共产党和解放军,并被其严明的纪律和高效的组织力所深深折服,刘斐觉得,中国的未来必定属于中共和人民武装。也正因为如此,他响应了黄绍竑的邀请,于当年8月通电起义,表示愿意接受中共的领导。一周之后,中共专门派人将刘斐从香港接到北平参加政协会议,建国后,他被安排到国防部门工作,主管科教、后勤等事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荡时期,居心叵测者污蔑刘斐是“反动派余孽”,扬言要揪斗他,好在周总理一直暗中保护他,这才使得他免受伤害。动荡结束后,他转往全国政协担任副主席,1983年,他光荣退休,仅仅1个月后,他的心脏病突然发作,虽然秘书第一时间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但他最终还是救治无效死亡,时年八十五岁。中共中央对刘斐的评价非常高,称他是为民请命的“先锋”,更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好朋友,他值得我们永远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