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县中医医院积极推广无偿献血活动,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无偿献血日的宣传和推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规划。不仅在显眼位置悬挂了“无偿献血,从我做起”的条幅,还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展示相关信息,以呼吁广大员工和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献血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献血规定年龄

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年龄为18周岁至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2.献血体重标准

男子体重≥50kg,女子体重≥45kg。

3.献血间隔时长

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全血献血后献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3个月;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国家规定不少于14天;

单采血小板后献全血间隔不少于1个月。

4.献血禁忌病症

有传染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地方病等不能献血;

有感冒、发烧、腹泻、炎症;

女性月经期及前后三天等暂缓献血;

哺乳期及结束未满一年者不能参加无偿献血。

5.献血前注意事项

献血前一周不要服药;

献血前一天和献血当天,禁食油腻食物和饮酒,但不要空腹献血;

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像油条、牛奶、肉类、脂肪之类的油腻食品;

献血前一晚充足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

认真阅读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愉悦心情。

二、献血后注意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

献血完毕时,要用止血贴覆盖好穿刺针眼,并用胶布固定,再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10-15分钟左右。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在24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此部位搓揉,止血贴四小时后方可取下。

2.个人活动要适度

献血当日和次日请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等活动。

3.献血后饮食注意事项

献血后正常饮食,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等,多喝水或其他饮料,不要饮酒,不要暴饮暴食,更不需吃补品、补药。

无偿献血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献血过程中的健康检查可以帮助献血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研究表明,定期献血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一些癌症的风险,这与献血有助于身体铁质水平的平衡有关。还有研究指出,献血可以帮助更新血液中的细胞,可能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年轻化。

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0.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1/2。

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可延年益寿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67.5岁;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可净化人的心灵

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献血延续、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使心灵得到慰藉,使人生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