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时候,道上有八个乐善好施的“宋江”,人称“八厨”,兖州籍的张邈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张邈这个人可不仅限于在江湖上仗义疏财,人家的圈子还混的很高端,“四世三公”之后的袁绍,曾经和他谈笑风生,后来的一代枭雄曹操,曾经还要叫他一声大哥。

最神奇的是,他曾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过体制,后来因为张大哥做人讲究,人脉又很广,还曾一度当过陈留的太守。

以东汉当时的情形来说,张邈的这个起点可不算低了,如果他能好好猥琐发育,那么日后群雄逐鹿应该也有他的一份,但是这个前期人五人六的大哥,后来怎么就在江湖上消失了呢?

公元189年,各地大小王,因为不满董卓篡权,就想联起手来把董卓给灭了,一开始报名组团的时候很顺利,大家为了行动方便,还推举出了一个盟主,也就是袁绍。

但是袁绍当盟主的目的并不单纯,他其实是想给自己抬点,然后继续自己之前未完成的野望,因为带头大哥都有严重的私心,自然下面的小弟也不愿意拼命,于是讨伐董卓就衍变成了群雄割据。

袁绍的不作为,当时让很多人都很看不惯,张邈就是其中之一,俩人还曾发生过言语上的冲突,袁绍当时气的一直想办了张邈。

而当时和袁绍走的很近,且地盘又离张邈不远的人,正是曹操,于是袁绍就多次让曹操出手办张邈,而当时的曹操实力还很弱小,张邈的江湖地位,以及实力并不比曹操差,所以曹操就婉拒了袁绍接二连三的安排。

曹操的这番行为,落到了张邈的眼里之后,张邈就感觉曹操这个小弟能处,于是俩人的感情不断升温。

公元193年,曹操要去打陶谦,在曹操出兵之前,曹操曾对自己留守后方的家眷说,如果爷们我回不来了,你们大可以去投奔我异父异母的亲大哥张邈。

从这点记载来看张邈当时和曹操的关系那不是一般的好,不过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张邈所在的地方,算是曹操的大后方,如果张邈对曹操动了心思,那么以当时曹操的实力,未必能扛住前后夹击。

但是如果曹操和张邈关系一直很好,还能在关键时候放心的把家人交给张邈,那以张邈在江湖上的口碑,他反而不好意思下手了。

如果曹操的实力一直不如张邈,他能一直不影响张邈的利益,那么两人的关系原则上就能一直维持下去。

但是,早在公元192年的时候,兖州地区的话事人兖州刺史刘岱,就被黄巾军给办了,当时兖州地区的本地派,希望能招募一个能力强,但自身实力有不会压制兖州本地势力的打手来给兖州当保安,他们选来选去,最后选择的人选就是曹操。

因为当时的曹操势力还不算强,所以张邈等地头蛇虽然有人不支持,但也没有反对,于是张邈这个曾经的小弟,在某种意义上,就踩到了他这个的头上。

后来曹操在兖州打的是风生水起,黄巾军的上百万人口都归顺了他,其中还包含近三十万的可战之兵,于是曹操的实力马上就完成了蜕变,放眼整个兖州,就没人再是曹老板的纸面对手了。

但是此时的曹操依然没有骄傲,该叫张邈大哥还是叫大哥,该把家人托付给大哥,还是托付给大哥,等到打完陶谦回来,曹操还能和张邈喝的涕泪横流,好像两人之间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这并不是真相,因为曹操的实力已经超过了兖州的其他人,而他想要安顿上百万投降他的人,必须在兖州拿出一大块蛋糕来,而这些蛋糕原来可是属于人家张邈等兖州本地派的,张邈当时没好意思指责曹操,但是有人却出头了,结果曹操直接把人给杀了,这就让兖州的本地派开始抛弃幻想,重新规划未来了。

而此时恰好曹操的亲爹被陶谦给办了,曹操一怒之下亲自带人去找陶谦拼命,而兖州的额本地派一看有机可乘,于是私下开始串联,他们中的骨干,是一个叫陈宫的人,他先后说服了外援吕布,内援张邈等人,开始对曹操进行背刺。

后来如果不是一个人力挽狂澜,那么曹操十有八九,就要死在曾经的好朋友手里了,而曹操当年面对的危机,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再好的朋友,当发生严重利益冲突的时候,必然会发生等级的暴力冲突,朋友没有永远的,只有利益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