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即便是结了婚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变得越来越焦虑,它如同藤蔓般缠绕心头,推动着她们对伴侣的期盼、子女未来的期许,以及对生活的各种理想化构想。这份焦虑的根源在于内心的不安与未完成的梦想,进而转化为外在的控制需求与推动力,却往往忽视了自我反思与成长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改变自我显得尤为艰难,而影响周围人似乎更为直接?人至中年,自知之明固然存在,但在持续的困境中寻求自我超越绝非易事。青春时期的激情尚且未能实现梦想,随着年龄增长,前行之路更加崎岖,自然愈发难以相信自己能有所突破。这种绝望情绪,既是能力的自我怀疑,也是对生活现状累积的无奈,渐渐地,期待转向周围人的变化,成为心灵的寄托。

这是否算得上真正的自我认知?或许,这更接近于无奈的妥协。拥有深刻自知的人,或许不会对他人心存过高期待。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往往吸引与自己相似的伴侣。然而,许多女生在感到生活不如意的时候都会后悔,她们会归咎于婚姻选择的错误,沉浸在"如果当初"的无尽懊悔中,似乎只要是嫁给另外一个人,整个生活就会完全截然不同。然而,这是一种幻觉!

女生们提及过往,经常会提到曾与一位更优秀者擦肩而过,如今对方生活美满,心中难免浮现出"如果我与他共度"的幻想。仿佛嫁给那个人,而不是现在的老公,自己的生活确实会完全不同!但这只是虚幻的倒影,忽略了自己为何最终牵手当前伴侣的深层原因。每个人的生活圈子,往往映射了个人的价值观与层次,与"更好"的人擦肩,或许意味着彼此本就不在同一频率。说人话就是:你根本不配!这很扎心,但就是事实。但是,你又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不满现状却贬低身边人,其实是逃避自我面对的表现。伴侣身上的不足,往往也是自身不愿正视的弱点。这种逃避,加深了不满与怨怼,却忘记了生活的现状是由自己塑造的。

人们倾向于用幻想美化自己,对抗现实中的无力感。久而久之,幻想与现实混淆,成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当外界反馈不再符合自我幻想时,失落与受害感油然而生,促使人们试图改变他人以求内心平静。然而,愤怒的本质是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不甘。

自信满满的人能够正面迎接挑战,自我鞭策同时宽容待人,因为他们坚信幸福由自己创造,即便前路未知,也能耐心探索。反之,失去自信者则频繁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希望通过改变外界减轻内在焦虑。

控制他人成为深陷困境者的一线希望,惧怕决策与承担后果,实质上是在逃避面对自己的局限。表面上抱怨无人听从,内心却暗自希望他人代劳,成功则沾沾自喜,失败则归咎他人,维护那脆弱的自我优越感。

这种精神防御机制构建了一个虚假的避风港,让人逃避现实的严酷,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非但无助于改善现状,反而加剧了孤立、伤害,最终导向自我毁灭的边缘。

对于困于此境的人,无论外界的迁就还是帮助,都可能成为消耗的资源,共同陷入深渊。因为内心的自毁程序已启动,任何外力在强大的自我毁灭倾向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面对这种状态的人,别试图扮演救命稻草的角色,如果你非要,那么祝你在跟她一起沉没的过程中一切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