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连结汕头、揭阳两地的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顺利合龙,冲刺年底通车。除此之外,粤东城际铁路、漳汕铁路、广澳港区铁路、新建汕头站等加速推进,汕头、潮州、揭阳三城的交通联络日益密切,三小时、一小时、半小时……日益通达的交通网络正不断拉近潮汕地区各城市的时空距离,汕潮揭都市圈正借力交通提速成形。

交通项目建设,一直是各城市群、都市圈实现一体化突破的重点领域。在《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之后,三市交通一体化的建设进度如何?未来还有哪些跨城交通项目?潮汕地区的跨城通行还需如何改善提升?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探访多个项目建设现场,并采访相关行业专家,梳理汕潮揭都市圈的交通大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这天好久了!以后不用再绕远路去揭阳了。”6月18日上午,汕头潮阳关埠镇村民陆锡泉激动地看着顺利合龙的京灶大桥。待项目通车之后,将串联起汕头、揭阳两市,有效解决潮汕地区榕江南河两岸数十万群众交通往来的需求问题。

不同于如今高速网络的四通八达,曾经,跨城通行是许多潮汕人的烦恼。“以前哪有这么多高速公路,出一趟门费时费力。”年近六旬的陆锡泉回忆,自己年轻时经常到潮州、揭阳做买卖,当时只能骑摩托车或自行车上公路,一来一回光通勤就要花费半天时间,且沿途坑多路窄,交通十分不便。

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文化同根同源,且产业合作联系紧密,市民往往有亲朋好友分散在其他地市,日常工作、生活往来频繁。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交通不便,不少市民体验过跨城通勤的奔波,人们十分渴望建立便捷、快速的城际交通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汕环线高速公路。陈卫 摄

事情在1995年迎来转机。1995年,南接深汕高速公路、北联汕汾高速的海湾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汕头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2014年,汕揭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潮汕机场、潮汕站等站点串联成线;2016年,潮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高速路网延伸至潮阳关埠、金灶等地;2018年,全长63.3公里的揭惠高速全线通车,由北向南纵贯揭阳榕城、普宁与汕头潮阳、潮南……俯瞰潮汕平原,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潮汕地区的高速网络越织越密。

2020年,一条穿过汕潮揭三市,连起练江、榕江和韩江三条江河的高速公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连通周边的甬莞高速、汕昆高速、沈海高速以及高铁站、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国省道和主要地方公路互通互联,进一步优化粤东地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让汕潮揭都市圈的高速通行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如今,作为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含潮汕联络线)三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京灶大桥进一步打通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网络的堵点,让高速公路铺设到更多村落,惠及更多居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灶大桥主桥顺利合龙,冲刺年底通车。陈卫 摄

作为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含潮汕联络线)项目的三期工程,京灶大桥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深入潮汕平原,让更多粤东地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便捷驶入高速。据悉,大桥起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欧厝村,顺接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潮汕联络线,并与潮惠高速公路相交设金灶(枢纽)互通立交,向北跨越榕江南河,终于揭阳市空港经济区京南村,顺接发展大道。

大桥之下,一艘轮渡正载着若干辆客车和货车从汕头驶往对岸的揭阳。“轮渡几分钟就有一趟,周边不少村民坐船将农产品销往其他地方。”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京灶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将便利南北两岸居民的日常出行,更将为沿线乡镇等地农产品运输提供便捷通道。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下一阶段,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项目将完成桥面护栏、桥面铺装,机电、照明等附属设施施工,预计今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潮汕大地,粤东城际铁路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沿途桥梁、隧道、站房建设等多点并进。在中铁十二局金平制梁场,粤东城际全线首榀箱梁成功架设;在汕头一中站、潮州半岛广场站、揭阳南站等各个站点,主体结构正在逐步成形;盾构机“中铁1330号”于日前顺利下线,即将开启掘进作业……

迈入都市圈时代,城际铁路的建设尤为重要,沿线更多站点、乘车更加便捷等特点,让城际列车成为打造都市圈的重要配套设施。日前,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广东城际“四线”贯通连接湾区5城,让大湾区人民为之欢呼雀跃。

在潮汕地区,“城轨时代”悄然而至,建设中的粤东城际铁路连结起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将改变汕潮揭都市圈的交通面貌。粤东城际铁路“一环一射线”线路总长约140公里,细数粤东城际铁路沿线经过的站点:在汕头市内途经时代广场、汕头一中、汽车总站、龙湖、外砂等大型商超、学校、客运中转站等人流密集区,在潮州将穿过潮州东、潮汕站、半岛广场等重要站点与生活区,在揭阳沿途是潮汕机场、揭阳南站、黄岐山等主要枢纽与城区。

除此之外,城际铁路“公交化”的运营模式,将让三地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资料显示,粤东城际铁路项目设计将采用“小编组、高频次、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并采用大站停和站站停相结合的开行方式,开行环线车、城市中心点对点等多种列车交路,更好地满足多种客流需求。参照已经建成通车的广东城际,未来潮汕地区市民也可实现随到随走、快速到达,与地铁一样高效便捷。

除了粤东城际铁路这条“大号地铁”,漳汕高铁、汕汕高铁也迎来新进展。6月初,漳汕高铁(广东段)全线控制性工程——潮汕韩江特大桥409号墩首桩顺利开钻,标志着漳汕高铁(广东段)ZSGDSG-2标工程建设提速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漳汕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承担中长途高速客流为主、兼顾沿线大站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高铁建成通车后,对于进一步加快沿线城镇化,打造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两大经济区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备受市民关注的汕汕高铁也有新动作。日前,汕汕高铁调整列车运行图,多条从深圳、广州东始发的列车新增停靠潮南站、惠来站、陆丰东站等站点,让350高铁驶入潮汕地区更多站点,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乘坐高速列车跨城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澳港区铁路是省重点建设项目,其关键控制性工程汕头海湾隧道是国内首条客货共线的海底隧道。近日,隧道矿山段传来好消息,隧道已累计开挖超过3300米,为早日贯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其他客运铁路不同,广澳港区铁路主要聚焦于货物的疏散和转运。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有利于汕头港扩大北向辐射纵深,为粤东乃至赣、湘等内陆腹地提供便捷的入海通道。同时,也为加快打造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区——汕头港广澳港区“海铁联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为区域物资要素高效集疏提供便利条件。

正在建设中的漳汕铁路,同样对潮汕地区的货运输送有积极作用。铁路途径汕头、潮州、漳州等地,未来将释放和恢复既有厦深铁路货运功能,满足区域货运输需求,从而充分发挥沿海铁路通道货运功能。利用既有铁路货运设施,有效解决沿海铁路货运和港口后方通道等问题,为东南沿海港口群、先进制造业基地及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广澳港区铁路、漳汕铁路等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与《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不谋而合。根据规划,汕潮揭都市圈将构建“一横四纵三环”的综合交通格局,提升铁路站场、港口、机场三类枢纽功能。因此,要推进汕潮揭组合港口群协同发展,统筹汕潮揭组合港口群建设,提升港航服务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强“江海联运”“海陆联运”发展,强化“港-产-城”联动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澳港区铁路汕头海湾隧道矿山段累计开挖超过3300米。田宇 摄

三城港区联动的方式,还有望延伸至广阔的海域。《发展规划》提出,要整合提升揭阳港榕江港区公共服务能力,支持在汕头港广澳港区设立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发展沿海三港域之间的海上“穿梭巴士”。

潮汕地区的跨城交通项目不止于这些。连结汕头与潮州两市的潮汕大桥正在加快建设,项目起点与汕头市泰山路北延衔接,向北延伸跨越梅溪河,终点与潮州市潮安区站前路衔接,是连接汕头市与潮州市的重点民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除此之外,南澳有望结束不通高速的历史,加入汕潮揭高速交通圈。日前,有网友留言建议“规划大潮高速南澳联络线,经过饶平县的钱东镇和海山镇,终于南澳县的下田安村”。对此,汕头市交通运输局表示,汕头市正在谋划南澳第二过海通道项目,南澳县后宅镇至饶平海山岛路径是比选方案之一。接下来,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与省级有关部门及周边地市加强对接,积极争取项目纳入省级规划。

高速公路织线成网、铁路轨道密集入城、货运集疏日益高效……汕潮揭都市圈交通路网建设不断提速。未来的潮汕地区交通格局,在《发展规划》中可见一斑:汕潮揭都市圈将围绕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完善交通枢纽布局,提升快速运输通达能力,实现都市圈与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赣南、闽西等地区主要城市2.5小时通达,都市圈内部半小时通达。

■记者观察

跨城公交客运有待改善

近年来,汕头、潮州、揭阳三地的交通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加快打造汕潮揭都市圈的大背景下,潮汕三市一体化的交通大格局正在形成。然而,与越来越密集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相比,乘坐更便捷、价格更便宜的跨城公交和客运车辆仍有待改善。

2013年,汕潮揭公交同城化曾有重要突破,在原有开通4条机场快线基础上,从当年2月7日起推动一批毗邻公交线路延伸接驳,包括16条同城化线路。其中,汕潮互接线路7条、汕揭互接线路6条、潮揭互接线路3条。与此同时,速度更快的客运车辆的班次和数量也不断上涨,“最高峰时每小时有三四班客车。”汕头南翔汽车客运站相关负责人林立告诉记者。

然而,公交同城化的步伐却在这之后陷入停滞,鲜有新的跨城公交线路,缺少财政补贴的客运车辆受到日益增加的网约车、私家车影响,客流量更是逐年下降。“汕头往返揭阳的客运班车今年初就停了,去潮州也只有一条班线。”林立告诉记者,目前去潮州只有3辆班车在运行,基本每班车就四五个乘客,如果乘客一直很少,公司也将停运开往潮州的客车。

近年来,随着潮汕文旅热兴起,共享同一张文旅名片的汕潮揭三市对于跨城公交的需求有所增长。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少游客网友分享了潮汕三市跨行交通攻略。对于非自驾游出行的游客来说,高铁站与热门景点的距离较远,跨城网约车的价格较高。相比之下,公交车和客运班车乘坐更加方便,而且价格更加便宜,成为不少游客的优先选择。

应该看到,潮汕三市在公交同城化方面仍需做出努力。近日,汕头、揭阳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在大学路汕揭交界设立了新辽公交站场,汇集了汕头第17、21、41路公交线路及揭阳第10、12路公交线路。相比以前还需跨过马路换乘,如今市民在同个站点实现同向转乘,即可到达汕揭两市城区。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汕头的长途客运车辆也找到新的转型方向,城际旅游包车成为不少客运公司的主要业务。

未来,待环绕潮汕三市的粤东城际列车入城之后,如果能在城际站点周边设置更加密集的公交站点,将提升城际接驳效率,“城际列车+公交车”的跨城公共交通体系,或许是汕潮揭通勤圈的更优解。

■专家观点

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都市圈“软性扩容”更需要“硬联通”

“潮汕地区的同城化、一体化比其他都市圈更加有基础,也更有必要。”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汕头、潮州、揭阳从历史文化、地理位置来看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可以看到,近年来潮汕地区的机场、高铁、城际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潮汕交通同城化往前迈出很大一步,汕潮揭都市圈范围内的综合承载力和区域辐射力不断提升。

胡刚认为,打造汕潮揭都市圈相当于城市的“软性扩容”,在都市圈范围内基础设施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共建共享,交通设施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加速三座城市的融合。他举例说:“市民开高速跨城通勤,在收费站可以看到‘欢迎来到某某城市’。但如果坐上城际列车,人们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隔壁城市,心理距离拉近了不少。”

参照全国各地都市圈的打造,硬联通是基础,作为“大号地铁”的城际轨道建设是汕潮揭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通道。粤东城际铁路建设之后,承载容量会大幅提高,且相较于传统公交更加准点准时,市民跨城流动将会更加方便,三座城市在产业、科创、民生、人才等领域交流也将更加高效。

“以往来看,潮汕三市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胡刚表示,未来随着交通项目,特别是粤东城际铁路的加速联通,三地同城融合发展,城市间的竞争将更多转化为密切合作,形成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发展新格局。区域内生产要素加速有序流动,稳步推进空间规划衔接、产业优势互补和基础设施联通,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

城际轨道受限于较快的速度,站点设置不能太过密集。胡刚认为,城际轨道建成之后,还需要加入更多的市内交通接驳方式,例如完善公交设施、围绕城轨站点增加短途线路、增强对共享单车和电动车的管理等,“市民从城际列车出站之后不可能直接到家门口,如果围绕城轨站点设置一批小型化公交车,甚至开进小区内部,就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南方+记者 张晓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张晓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