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一道“慈禧手谕”被一位老太太公布于世,人们惊讶地发现,上面上竟然赫然写着慈禧将钓鱼岛赏赐给一位臣子盛宣怀的语句。

要知道在古代中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最高统治者理论上可以任意封赏自己的土地,一道圣旨手谕就可以决定一块土地的归属。

而这块手谕字迹工整,制作考究,上面还有皇太后和御赏印章,在手谕上有“将该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小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为字样。

不出所料,这位老太太自称是盛宣怀的后人盛毓真,这道诏书后来流传到了自己手中进行保管。

恰好听说近日美国参议院正在召开钓鱼岛归属的听证会,她闻讯连忙赶来,并在会上向众人公开了这份慈禧太后留给她的诏书。

老太太在会上声称,根据这份手谕,台湾当局和日本都没有权利拥有钓鱼岛,自己才是钓鱼岛的真正主人。

有意思的是,老太太的说法一下子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追踪报道,不少港台媒体对此长篇累牍地进行专题调查。

几十年来两岸三地很多人对这道手谕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在一次谈论钓鱼岛问题时专门引用过老太太手谕一事。

大陆方面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考消息》还特别刊登转载了相应的报道。

那么,听证会上美国人相信了这位老太太的说法了吗?慈禧到底有没有写过这份手谕呢?如果是真的诏书,为什么慈禧要赏赐如此贵重的物品给臣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手谕)

按照盛毓真的说法和慈禧手谕的内容,赏赐钓鱼岛一件事发生在了光绪十九年,即公元1893年,离甲午战争爆发仅仅只剩一年。

当时慈禧太后年事已高,备受风湿病困扰,偌大的宫廷上下竟无人能够治疗此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治疗风湿病的海芙蓉)

此时盛毓真的爷爷、晚清洋务派大臣盛宣怀亲自向慈禧推荐一款由“海芙蓉”制作的药方,慈禧服用之后顿时药到病除。

慈禧询问海芙蓉从何处获得,盛宣怀回答乃是跨越东海、从钓鱼岛上面采摘而来。

为了表彰盛宣怀的功绩,慈禧太后高兴地写了一道手谕,将钓鱼岛和附近的黄尾屿、赤尾屿赏赐给盛宣怀,盛家也就成了钓鱼岛的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

不过岛屿在盛家手里还没捂热乎,突如其来的枪声就打碎了清王朝的宁静。

一年之后,甲午战争中清军不堪一击,一败涂地,慈禧太后被强大的日军吓倒,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钓鱼岛及台湾割让给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关条约)

时过境迁,盛宣怀家族已不复清朝时期的盛况,家道衰落,这份手谕却一直遗留下来。

盛毓真对外界说道,爷爷将手谕留给了自己的父亲盛恩颐,而母亲则是在父亲留学美国的时候相互认识,生下了自己。这道手谕也随之被自己所继承。

为了强调手谕的真实性,她在听证会上还公布了家里流传下来的一份钓鱼岛地图以及父亲给自己的一封信。

在信中父亲交待钓鱼岛赏赐一事的由来,盼望她能够在有生之年去登上钓鱼岛上看一看。

盛毓真说自己一直保留着父亲留的物件,直到70年代初,她终于等到了将这份手谕重见天日的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钓鱼岛)

当时美国正与日本签订归还冲绳的协定,令海内外华人感到极其愤慨的是,美国丝毫不尊重开罗宣言中日本应该归还钓鱼岛给中国这一无可置疑的条文,公然把钓鱼岛的管理权交给了日本。

尽管美国国务院对外声明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表示中立,只是将治权移交给日本。

但仍然激起了广大华人华侨的怒火,包括杨振宁在内的大量爱国人士在美积极组织游行示威,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保钓活动”。

为了对钓鱼岛有进一步的了解,美国参议院举行相关听证会,在美生活的盛毓真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正式向外界公布慈禧手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参议院)

“慈禧手谕”有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媒体圈炸开了锅,诸多保钓人士纷纷将这份手谕当做了确凿的证据。

而盛毓真本人也凭借着“钓鱼岛岛主”的身份成为了台湾炙手可热的明星人物,被各大媒体请上报纸电视台,讲述家族故事,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上清)

盛毓真所出示的手谕甚至让著名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也深信不疑。

他在自己的著述《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当中明白无误地将慈禧手谕一事收录进去,其他两岸三地的学者多年来也在学术论文中将这一手谕当做无可争辩的论据来看待。

当然,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钓鱼岛最终还是被美国非法移交到了日本手中,听证会上的这份手谕压根没让美国人改变观点。

但是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大批专家仍然相信此事能够作为钓鱼岛属于中国的论据。

直到21世纪初,随着盛宣怀家族其他成员的披露和部分学者的仔细考证,这份慈禧手谕的真实性才真正浮出了水面——人们被盛毓真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宣怀)

从手谕的制式、遣词造句来看,这份手谕几乎看不到一丝瑕疵,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其中语句就会发现造假者的笨拙之处。

其一,盛宣怀的官职问题。手谕原文第一句就出现了错误:“太常寺正卿盛宣怀所进药丸”。

这里面的太常寺在清朝属于掌管国家祭祀礼仪方面的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宣怀)

可是造假者在这里犯了一个基本的语法错误。清朝并没有太常寺正卿的说法,从来都是大理寺卿、太常寺卿(或太常寺少卿),称呼太常寺卿就等同于说太常寺第一负责人。

所谓太常寺正卿的用语完全不伦不类、画蛇添足。

更为致命的一点是,盛宣怀压根在1893年没当过太常寺的任何官职,他在1896年才被慈禧授予了太常寺少卿(也就是太常寺副手)的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清史资料,1893年时太常寺卿共有两人,一人为满人溥善,一人为汉人李端遇,太常寺少卿也是如此,根本未见盛宣怀字样。

清朝官吏在起草手谕时怎么可能会犯下这样低级的官职错误?

其二,手谕的印章。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一般来说清朝玉玺印章的格式为左边满文、右边为汉文,而手谕上的皇太后印章显然只有一种文字,和常规皇室印章显然不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玉玺)

其三,手谕的颜色。

一般来说人们习惯中的圣旨、手谕都是以金黄色为主,但是清朝的手谕可大不一样。

与较为正式的圣旨不同,清朝皇室的手谕因为性质上多属于密信之类,有时甚至不用盖大印,相对随意,所以颜色上几乎为白色折纸,不可能出现棕红色。

除此之外,人们可以仅仅从常识判断就知道这份手谕大有问题。

稍微对清朝封赏制度有所了解的人不难看出,这份手谕的赏赐力度实在太过夸张。

对一个进献名贵药引的臣子一次性封赏三个岛屿在清朝历史中十分罕见,除了清初三藩外,多数情况下清朝习惯的是以金银爵位进行赏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国藩)

纵使如曾国藩这般立下消灭太平天国不世之功的大臣,也仅仅是封赏一等(毅勇)侯爵。

慈禧就是再慷慨,最多就是赏赐一些金银古玩,绝不会将土地轻易封给臣下。

这一点,在盛宣怀的家谱中同样可以得到印证。

盛宣怀作为一代重臣,经常得到皇帝皇太后的垂青恩典,在其家谱中就专门将每次和皇帝太后见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

这份记录详细到了连恩赐宫廷肉食都要记录的程度。

试问,恩赏三座岛屿的大事远远重于赏赐食物,为什么一个字都未曾出现在家谱当中?

顺着这条线索往下推论,人们又发现了一个更奇怪的点,家谱中不曾记录的手谕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盛毓真的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宣怀一生育有8子,盛毓真自述自己是老四的女儿,因为后来过继给了其他人做女儿,自己名字又改为徐逸,因此和盛家本家失去了联系。

那么问题来了,盛毓真充其量就是盛宣怀一家的旁支,她是怎么凭借自己的身份拿到这份慈禧手谕,难道是盛宣怀本人偏爱自己的四儿子只将手谕流传给这一支血脉?

显然,这里面的问题让专家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退一万步说,盛宣怀只把手谕交给老四,总不至于一直对家族里面其他人隐藏消息吧?

可直到1971年听证会的消息见诸报纸,盛家人才第一次听说家族竟然还拥有钓鱼岛这份产业,更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甚至连盛毓真这个人都不认识。

起初盛家人对盛毓真自己所讲述的身世半信半疑。

因为当时盛毓真名气太大,钓鱼岛一事又传得沸沸扬扬,所以盛家的两位老人盛毓邮和盛毓度先是勉强地认下了自己这位“遗失多年的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毓邮)

直到他们看到那封盛毓真父亲留下的一封信才彻底断定,这个盛毓真是个冒牌货。

通过字迹对比、落款细节等研究,盛家坚定地判断这封信是伪作。

盛家还发现,这个盛毓真对不但对诏书中盛宣怀官职捉摸不清,还连盛家被查抄的时间点也一窍不通。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盛宣怀一家就遭遇了灭顶之灾。

因为被人弹劾“违法侵权、激生变乱”的罪名,盛宣怀不但失去了一切官职,就连手下的名园豪宅都一一被悉数充公,家族产业不复存在。

而在盛毓真所公开的那封父亲给她的信件中,里面记载着的却是1927年盛家被政府查抄资产,这里面的时间线根本就对不上。

于是答案就十分清晰了,这个盛毓真的手谕百分之百是伪作。

为了在钓鱼岛话题兴起的时代“蹭热度”,盛毓真拿出了这份手谕来博得公众关注,就算最后当不了“钓鱼岛岛主”,自己也可以凭借炒作而在舆论界风光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家后人)

据盛家后人回忆,这位老太太在一次私下谈话中曾对盛家人许诺:“等我拿到了钓鱼岛,你们就不用像现在这样子辛苦了”,令盛家人感到哭笑不得。

当然需要指出一点的是,就算这道手谕是货真价实的,盛毓真也当不了“钓鱼岛岛主”。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只能为国家或集体所有,拿一百多年前一个封建王朝统治者的手谕来证明自己拥有钓鱼岛的所有权,显然是行不通的。

事后来看,不少媒体学者不经考究,盲目相信这道慈禧手谕的做法实在是讽刺不已。

钓鱼岛毫无疑问是中国的,但是拿一道假手谕来进行论证根本就是毫无必要的,反而会授人以柄、徒留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