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第一张图拍摄于1895年,慈禧太后的60大寿上。摄影师是英国人。事实上,在这之前,外人对于慈禧的长相有着极大的误解。这是为什么呢?
慈禧太后是中国近代的一个负面评价缠身的知名人物,无数国民对其痛恨不已,尤其当她的真实照片披露之后,这种感情逐渐开始变得具象化。
作为一个权势滔天的大人物,慈禧太后非常注重维持自己在大众眼中的“完美”形象,这从她的肖像图中就能窥见一二。
一直以来,慈禧太后都想通过肖像作画这种方式,对自己形象进行二次创造,自然而然就会有各种美化以及过度修饰,以至于变得愈加魔幻。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紫禁城中,慈禧太后对个人形象产生了一种先天性的自我陶醉,认为凭借肖像的二次加工,能够长久维持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完人形象。
但这终究是一种如梦如幻的自我麻痹,随着国门被迫打开,国外势力逐渐开始涌入,慈禧太后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危机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与西方国家的国际交往中,慈禧太后不可避免的和对方代表直接进行交流,而自己的形象也同时直接曝光在对方眼皮之下。
那些西方人发现,慈禧太后不但没有传言中的惊人美貌,而且看上去还有些过于的普通,也就很难将完人形象和对方联系在一起。
1900年,法国的《小日报》刊登了一张慈禧太后的肖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慈禧太后既老又丑,面部表情十分僵硬,看上去没有任何生机。
其实这张图源自西方媒体的凭空杜撰,当时清朝对西方帝国主义展开了迅猛的反击,在这一过程中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西方帝国主义认为清朝的反击来自慈禧太后的授意,因此将其作为攻击的首要目标,紧接着用尽全力对慈禧太后的形象进行丑化,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趣的是,除了西方国家对慈禧太后口诛笔伐之外,国内的一个知名学者也加入了炮轰的行列,他就是康有为。
在此之前康有为主导的维新变法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破坏,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康有为因此对慈禧太后怀恨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有为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将内心的怨恨一股脑全发泄了出来,他称皇帝执政以来,慈禧太后从未想过进行辅佐,而是用尽一切手段废黜他。
在慈禧太后看来,皇帝只是国家的装饰品,只是她个人弄权的工具人,这显然是对皇帝极其的不尊重。
情绪激昂之时,康有为甚至还对慈禧太后进行唾骂,称对方是篡国、贪婪的盗贼,并称对方和放荡的老妇没有任何分别。
在西方媒体的“苦心经营”下,慈禧太后的个人形象迎来了一个断崖式下降,也有更多老百姓加入了关注的队伍,这很明显是慈禧太后不愿意看到的。
当慈禧太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之后,开始试图以各种方式修复自己的名誉,其中就包括和其他国家的时节进行联谊。
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还特意将经过精心制作的个人照片赠送给各国政要,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曾经收到过。
在1904年的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展览会上,一幅“慈禧太后油画像”出现在了会场之上,供观众们来往观看。
除此以外,油画作者凯瑟琳还专门出版了《慈禧写照记》一书对这幅画进行讲解,其中记叙了她在紫禁城中为慈禧太后进行创造的经过,言语中充满对其个人赞美。
不过慈禧太后苦心经营的个人形象终究被一张照片打破,这张照片来自一个英国人,于1895年慈禧六十寿诞之际进行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张照片中不难看出,慈禧太后除了身着的华丽服装和闪耀装饰以外,和一个老妇人没有半点区别,从她的眉眼之间似乎还能窥见狠辣的内心,这与她对外创造的个人形象可以说大相径庭。
随着与慈禧太后的相关史料不断公开,人们也终于了解到这位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的风采,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判断。
参考资料:慈禧肖像及其文化意涵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