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很多人在人生失意的时候,都喜欢归结于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没有遇到伯乐等等。喜欢自艾自怜,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平。

却少有人会审视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真正的怀才不遇,往往并非命运之错,而是自身的问题。很多时候,自认为的才华,可能只是自我陶醉的幻觉,或是未能得到正确引导和磨砺的半成品。真正的才华,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得以提炼和升华,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自夸和抱怨中。

都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而每个人都是在赛道上奔跑的选手。

有时候,会因为暂时的落后而灰心丧气,却忘了赛程还长,胜负未定。这个时候,其实需要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奋起直追。

有一个事情是要明白的,那就是伯乐并非凭空出现,他们也是在众多奔跑者中,寻找那些真正有潜力、有毅力、有决心的选手。如果只是一味地等待伯乐的出现,而不去努力提升自己,那么即便伯乐真的来了,也可能因为自身的不足而错过机会。

还有,生不逢时并非无法改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机遇和挑战,只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的脉搏,积极地适应和应对,那么即便是在看似不利的环境中,也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所以说,在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时,不妨先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已经尽力了,是否还有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晚唐诗人秦韬玉,也在对自己怀才不遇的遭遇,写下了这首《贫女》,抒发内心苦楚。

02

秦韬玉出身于尚武世家,父亲是左军军将。自幼聪慧,读书聪明,“少有词藻,工歌吟”。可是虽然如此,却“累举不第”。

晚唐时期,朝廷内有宦官当权,势力强大;外有藩镇割据,拥兵一方。没办法他只有走“捷径”,那就是入宦官田令孜府中当幕僚。

就这样,他终于走向了仕途,官至丞郎,判盐铁生意。这是个肥差。

后来随着黄巢攻占长安,秦韬玉跟着唐僖宗入蜀,因而被特赐进士及第,榜上有名,这也算大腿抱对了。随后田令孜又提拔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

这样的投机取巧,使其可谓是坐上了“火箭”般的上升位置,于是时人称之为“巧宦”。

他也是无奈,因为朝廷宦官把持,正常科举考试根本没有出路,他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出人头地。

屡次落第后,进入田府做幕僚,他的内心也是经过一番挣扎的。这首《贫女》就写于此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诗词大意:
到了该出嫁的年纪,知道自己没有漂亮服饰打扮,可能会嫁不到一个好人家,因此心里有一些伤感。
尽管没华丽的衣裳和妆容,可是有纤巧的十指和精湛的手工,所以就不和别人比化妆了。
最为苦闷和恨的是,年复一年地用金丝线,在绫罗绸缎上展现着自己的刺绣技巧。但是这些精美的作品,最终都成了别人的嫁衣裳。没有一样是自己的。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贫家绣娘的悲苦,但其实也是在同时隐喻所有的寒门学士。出身低微,没有关系,难以进入仕途。

偏偏都还保留着文士的那一份清高,绝不肯流俗,于是不被上层官僚欣赏,更难以进入上层。

简单来说,就只是能给人家做幕僚之类的打杂活,那种起草文书,或者写文章诗赋之类的,最后书名的只能是写主家的,署的也不是自己的名字,就好像绣娘替富家小姐做凤袍霞帔一样,最后穿的却不是自己。

也可以说,这首诗是秦韬玉的自怜诗。

他觉得自己有才华,却没有得到伯乐的赏识和提携。

最终却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给人一种怀才不遇的情绪宣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虽然升官了,可是最后他却又不知所终。

可能是因为这样的所作所为,让他内心备受煎熬,或者是受不了被人唾骂的那种羞愧吧?

所以说,人生失意很多时候是因为自作自受?

人生失意,往往被视作一种不幸的遭遇,然而,很多时候,这种失意却并非完全来自外界,而是自身行为的结果。换句话说,很多时候,失意其实是一种自作自受。

自作自受,并非完全意味着自我惩罚,而是指行为、决策和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失意。这种失意,或许源于对生活的误解,或许源于对自身的过高估计,又或许源于对未来的盲目乐观。

对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忽视自身的局限和不足,对困难和挑战视而不见,那么,很可能会在现实中碰壁,感受到深深的失意。这种失意,其实是自己种下的苦果,是自己给自己挖的陷阱。

当然了,自作自受并非是一种绝望的境地。它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正视自己的不足,要理性地看待生活。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愿意去改变,去成长,那么,失意就可能变成一种转机,一种促使自己进步的力量。

所以说,面对失意,不必过于沮丧,更不必怨天尤人。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找出问题的根源,然后努力去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失意的阴影,迎来更加光明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简单来说,人生失意很多时候确实是因为自作自受,但这并不意味着无法改变。只要愿意正视问题,愿意付出努力,那么,失意就可能变成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