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场再次拉开世界差距的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除了炙手可热的Chat GPT、Sora人工智能,还有方兴未艾的星链计划、生命科学等。

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与此同时,西方人文领域的杰出学者,也在进行一场同样具有“革命性”的课题,那就是:如何解决科技革命与社会剧变带来的道德难题。

由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大卫•埃德蒙兹携手28位杰出哲学家共同完成的《未来道德》一书,应该是关于该话题最前沿、最系统的作品。

▌未来道德:考验着人性,也考验资本的去向、政府的管理水平

“未来道德”是一个宏大又抽象的话题,要讲清楚“未来道德”,先要理清在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如何界定“未来的人”“未来的身体”与“未来的机器”这些最基本的命题。然后围绕“道德问题”最密集的“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交流”和“未来的死亡”等话题,来讨论更具体的道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6大主题,正是《未来道德》一书的6个板块。书中重点讨论了24个具体的道德问题,如:

● 人类可以复活或冷冻自己的躯体吗?

● 人类会被读脑技术控制吗?

● 性差异在未来会消失吗?

● 无人驾驶“不道德”吗?

● 将机器人“绳之以法”很愚蠢吗?

● 哪些人在未来会变成“超人”?

● 人类应该用药品改善亲密关系,还是减少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书几乎涉及出生和死亡、健康和医学、大脑与身体、爱情与友谊、互联网与隐私等所有被技术革命重塑的哲学命题。其中,很多问题现在已经发生,正在考验着人性,也考验着资本的去向、政府的管理水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全球80亿人的自由、权利与福祉。

▌把科技关进“道德的笼子”,才可能防患于未然

哈耶克曾警告人类:“科学走过了头,自由将无容身之地。”

这正是《未来道德》的作者们所担心的。为了伦理道德在未来不被消解,为了人类不会被引向自我奴役之路,本书试图帮我们弄明白到底应该欢迎哪些发展,担忧哪些发展,采取哪些措施,从而防患于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莎士比亚说:“主宰命运的不是天上的星辰,而是我们自己。”这正是《未来道德》一书的创作动因。人类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把科技关进“道德的笼子”。

▌我们应该拿出一半的热情,来关注“未来道德”

关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角逐,今天哪怕问一位盲人,都能说出谁胜谁负。但是如果问,我们是否应该关注未来道德?恐怕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

我们就算追赶先进的技术,都要拼尽全力,哪有时间关注“未来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殊不知,先进的技术,恰恰是由哲学、伦理等基础学科,以及制度、教育等共同构成的“生态”结出的硕果。

今天,如果不关注“未来道德”,那么,我们既不可能涌现出先进的技术,在这些技术被大规模应用的未来,更是难逃社会剧变带来的道德伦理的考验,甚至惩罚。因此,我们应该拿出对技术革命一半的热情,来关注“未来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