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妈地位低、亲爹偏心眼、后妈手腕狠,他能活着长大就是个奇迹。

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朱常洛都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真可谓是“明末三大案,案案有爷名”。

明光宗,他的这一辈子就是个“意外”。

在短短的39年生命中,他从小被迫母子分离、既没有受到母亲的呵护,也很不受父亲的待见,至于父亲的那位宠妃,更是成了他一生的梦魇。

朱常洛处处小心、步步谨慎,可顶着“皇长子”的身份,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朝廷纷争,成了他人弄权的工具。

万历不曾善待过朱常洛,可朱常洛又何尝让万历舒坦过,这对父子,简直就是前世的冤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本之争

1581年,18岁的万历皇帝,偷偷临幸了一个小宫女。眼看宫女的肚子越来越大,万历却死活不肯认账,李太后勃然大怒,只得亲自出马,请出人证、物证。

看着内侍太监在《起居注》上白纸黑字的记录,万历无从抵赖,只得默认当日的风流事。

作为补偿,万历极不情愿地将宫女王氏晋封为“恭妃”。

1582年8月,恭妃在众望所归中,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便是万历的皇长子朱常洛。

大明王朝终于后继有人了。

然而,就在举国都在欢庆皇长子的诞生时,作为父亲的万历,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此时,他正与一个叫郑梦境的女人处在热恋中,他既不喜欢出身宫女的恭妃,更不喜欢这个意外出生的儿子。

朱常洛的命运就此注定。

1586年,皇长子朱常洛4岁。

时任内阁首辅的申时行向万历上奏:希望皇上为国家大计考虑,早立太子。

当时,皇后无嫡子,已升任贵妃的郑梦境刚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申时行为首的大臣们看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皇长子朱常洛应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

很显然,这不是万历和郑贵妃想要的结果,于是,万历以“皇长子年幼”为由,搪塞了过去。

本以为这个无懈可击的借口,可以让自己消停几年,可万历太小瞧大明文官们的战斗力了。

这之后的15年时间里,无数大臣前仆后继,甘愿冒着被罢官、被流放、被痛斥、被梃杖的风险,一封接一封地给皇帝上疏,不是请求皇长子出阁读书,就是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这期间,万历也试图做出妥协:他提出先将皇长子、皇三子、皇五子全部封王,将来有嫡子,就立嫡子,没有嫡子的话,再立长子。

没想到,大臣们接到圣旨,一片哗然,最后的讨论结果竟是不行。

1601年10月,无路可退的万历,终于昭告天下,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

这场持续了整整15年的“国本之争”,正式落下了帷幕。

这一年,朱常洛19岁。

在这场以朱常洛为中心的君臣较量中,4位内阁首辅被逼离职,300多位朝廷官员遭到处罚,万历皇帝抗争失败、威严扫地,最大的受益者,好像就是皇长子朱常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常洛的悲剧

然而,朱常洛除了多了一个太子的身份,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他依旧得不到父亲的垂爱,他的母亲恭妃也依旧过着窘迫的日子,一年到头,连亲生儿子也见不了几面,宠冠六宫的郑贵妃,依旧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儿子朱常洵和自己的前途,郑贵妃磨刀霍霍,她比任何人都想拔掉朱常洛这根刺。

1603年11月,一篇名为《续忧危竑议》的文章,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成了朝廷内外、街头巷尾关注的热点。

它的流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

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字,但它的威力,足以掀起一场猛烈的政治风波。

文章假借“郑福成”之名,先说皇上立皇长子为太子是逼不得已的,他日必定会改立福王朱常洵,然后又拉上了内阁大学士朱赓、内阁首辅沈一贯等人,出来作证。

此文一出,整个朝野震荡不安。

擅议国事、诽谤朝廷,这可是灭族的大罪啊,官员们人人自危,太子、福王、郑贵妃身涉其中,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尽快破案,东厂、锦衣卫、三法司一起出动,可令人奇怪的是,文章的作者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10天过去了,既找不到原作者是谁,也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

鉴于此,当时人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妖书。

可案子总要了结、皇帝交代的任务也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