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凝聚品牌力量,迸发产业新动能。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中畜传媒、中国畜牧兽 医报社主办的首届(2024)畜产品品牌培育大会日前在江西南昌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作为重要专家作主题报告,芒种品牌管理集团副总经理周叶润以一系列品牌案例,引出团队在畜牧品牌的打造上,呈现出的多元化战略思路。

关于如何增强品牌意识、促进品牌赋能,且听胡晓云主任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畜牧地标 | 胡晓云:增强品牌意识 促进品牌赋能

“品牌”二字意味深长,影响博大。品牌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象征、创造高溢价经济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中国联通世界的桥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中国畜产品品牌化,须谈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中国畜产品品牌的生态结构。但这三类品牌的品牌化程度不一,匹配度欠缺,主要表现在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发展势头强劲,品牌化程度相对较高;产品品牌特色显著,高品质特色品牌需求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力度加大,平台品牌价值日渐显现。从三个品牌类型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目前,企业品牌走在前面,区域公用品牌还需要持续培养,而产品品牌已经在消费市场有了显著的特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畜牧品牌化发展向好是肯定的,虽然问题也存在,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其实,任何类型的品牌培育关键指标有两个,品牌价值和品牌声誉。品牌价值,不单纯说是此时此刻的品牌收益、利润如何,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品牌价值测算来昭示你未来的盈利能力。品牌声誉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如果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的品牌声誉崩塌,就没了未来。可以说,品牌声誉是未来制胜的法宝。

作为畜产品品牌,无外乎非地缘品牌与地缘品牌。无论哪一种品牌类型,都与一个区域的生态特征、文化因素息息相关,比较而言,区域公用品牌尤甚。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属于以地缘为优势的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本人有一个基本的看法,我国农业将来真正要在国际上获得独特品牌价值的意义,在打造非地缘品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打造地缘品牌。因为只有地缘品牌才能真正将我们独特的生态、文化特征带出县、市、省,甚至带出国门,穿越国家地理和文化边界,与世界接轨。

那么,中国畜产品品牌培育首先应当培育什么?有人会说,首先应当培育品种、培育产品、培育工艺等等。这些自然重要,但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品牌培育首先要培育品牌主体科学的品牌经营理念,至少包括八种理念。

第一,差异竞争理念。品牌本身就是差异化竞争战略,就是要突破品类同质化,创造品牌差异化。品牌主体需要发现差异、创造差异,还要供给差异,才能让消费者能够觉察到,以至消费到你的差异。可以说,差异化在我国畜产品培育上非常迫切,亟待解决品类同质化问题。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等,都还只是肉,是品类概念,未能形成品牌概念和印象。消费者在购买畜产品时,基本的消费程序是首先选品类,然后选品牌,但是最终的消费抉择还是选品牌。如果畜牧品牌主体不能引导消费者进行品牌差异化选择,就只能在品类中游移打转,停滞不前。

第二,消费立场理念。所有的竞争,最终是人心的竞争,品牌的底气就在消费者心里,你要赢得的是人心。一个品牌的口碑、销量、溢价的来处,正是利他,而非利己的价值观与品牌声誉。品牌主体要做的是,转变自我立场,倾听诉求,引导需求,满足追求,因为消费者至上就是“道”。如果从道、法、术、器、势来看,势是消费者的需求,即高营养、高安全性的产品:法就是科技化、现代化技术;术是生产工艺;器就是生产管理。看清悟透,品牌主体才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第三,投入产出理念。品牌创造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性的心智投资行为。既是投资行为,就需要成本。我们研究发现,现在畜产品品牌的投入比例是失当的,问题出在哪?因为品牌主体在品牌打造中陷入了投资回报率计算误区。很多品牌主想尽办法占领各种资源,以凸显其身份和地位。可是,品牌主体需要很清楚,你最终必须要占领的是消费者心智,在这个目的下,再重新考虑如何进行投入,还要坚持品效合一,奉行长期主义才行。

第四,品牌生态理念。品牌不是孤立的存在,世界是一个基于空间、产业、组织、人等要素的品牌生态场,是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定位的品牌博弈场。关键的问题是,在博弈场当中如何定位,如何理解与其他品类之间的竞争关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品牌联合,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力量、产业力量、某个区域品牌力量的整合,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生态场,实现品牌的网络化、立体化。品牌主体们需要进行资源聚合、区域整合、品牌竞合,缺一不可。

第五,创新赋能理念。品牌建设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需要创新赋能以实现品牌溢价,比如:品种特色、产品工艺、文化植入、品牌类型、组织结构、创意策略、互动方法、产业强链、消费方式等等。举例说,文化创新赋能包括符号、文脉、象征意义赋予;科技创新赋能包括杜绝产品中沙门氏菌风险等;组织创新赋能,比如“公司﹢养殖农场﹢职业农民”的新型组织结构等。这一系列赋能都是为了使产品的差异化凸显。与做大而强的品牌相比,做令人爱的品牌更难,也更可贵。只有通过创新赋能,才能创造出独特可爱的品牌,唯有独特可爱的品牌才能长长久久,成就强大的品牌。

第六,多元价值理念。品牌是多元价值,不仅是创造眼前的经济利益。在畜产品品牌打造的多元价值结构中,除了基本的功能性意义——营养供给满足消费之外,还有文化性、情景性、认知性、社会性的意义,品牌主体都要想办法去实现。比如,文化性意义:物种保护,文脉传承;情景性意义:场景营造,生命体验;认知性意义:知识传递,探索万物;社会性意义:区域发展,养殖共富。

第七,品牌权益理念。品牌首先是一种知识产权,必须得到法制化保护,但现实的情况是:生产主体的注册商标获得法律保护的意识不强,品牌投入前功尽弃,品牌维权意识和品牌维权能力缺乏等等,主要表现在区域公用品牌上。在一些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政绩工程,会导致他们对抗或者漠视知识产权问题,值得重视。

第八,持续发展理念。品牌资产是通过长期努力得以累积的,要注重长期主义而非急功近利。可是,现在不少地方存在短视行为。一些区域公用品牌的问题是行政干预过大,无法坚持一个品牌的战略定位和方向,甚至出现前任负责人走了,后任者接不上的情况,何谈可持续。建议采用区域公用品牌“五权”分置管理体系建设,即: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和监管权,协会的商标所有权/有关品牌运营、商标使用等授权权,第三方机构的品牌运营绩效评估权,符合产品标准企业的商标使用权,被授权品牌运营机构的运营权。如果这“五权”都在一个部门,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企业和产品品牌的问题则是,产业思维要向品牌思维转型,这也需要假以时日才行。

我们是

从浙江大学走来的团队

我们致力于

打造中国三农品牌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芒种品牌管理集团,专注于三农领域品牌研究、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传播推广、数智管理、乡村运营等专业服务,致力于打造中国三农品牌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我们以专业振兴中国乡村,集聚国内众多农业品牌理论研究与业界实践专家,引领中国三农品牌建设,为长白山人参、青海青稞、吉林大米、山西药茶、巴味渝珍、赣鄱正品、丽水山耕、天赋河套、一座保山、锡林郭勒羊、烟台苹果、安康富硒茶、盐池滩羊肉、大佛龙井、象山柑橘等200+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乡村品牌/企业品牌提供顶层设计服务,具有丰富的品牌实践经验。

来吧,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精彩,一起向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