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当代中国书坛,必然不能够绕过启功先生,启功先生对当代中国书坛的影响力巨大,被誉为中国书坛最后一位领袖,启功先生之后,中国书坛陷入群龙无首,各自发展的分散状态,估计未来很难再出现下一个启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功先生乃是皇族后裔,本姓爱新觉罗,然而这个姓氏并没有带给启功先生任何荣耀,反倒是给他带来更多的磨难,因此启功先生果断改姓,从此自称姓启名功,与爱新觉罗断绝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功先生一生低调随和,这种性格的养成,想必与他曾经的经历有关,他背负着沉重的家族包袱,让他处处谨言慎行,不事张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先生掀起了“兰亭论辩”,遭到了一众文化大师的反驳,不得已郭沫若先生取得启功先生支持,凭借启功先生在鉴赏界的权威,一时间风头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以后启功先生发文反转,言语间透露出些许无奈,读之令人倍感酸楚,然而此事却被曾经提携的晚辈刻意提及,苛责启功先生缺少文人骨气,借此质疑启功先生的书坛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启功先生书法深受民众喜爱,但是近几年针对启功先生书法的批评却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先公开批评启功先生的就是他曾提携过的田蕴章先生,直言启功先生书法名气大于水平,从此拉开了批评启功先生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启功先生批评最多的方面是认为他的字缺少丰富的笔法,更像硬笔书法,也因此非常容易被模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功先生出身于旧社会,正是书法重视实用性的晚期,启功先生的书法也是以实用性为主的。加上启功先生一贯低调的性格,他是不喜欢任何张扬炫技的笔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功先生巧妙的融合了柳和赵的优点,并且借助黄金分割理论,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楷用笔刚健夸张,很多人学柳陷于用笔,难以协调,故有柳体难出大师的论断,但是启功先生是个例外,可以说启功先生是历代学柳最成功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书法重视实用性的时期,德高望重的书法家往往被众生仰望,成为书坛领袖,比如虞世南、柳公权、赵孟頫等人都扮演着一个时期的书坛领袖角色。启功先生就是当时中国书坛当仁不让的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功先生之后,书法的实用性逐渐消失,走向了纯艺术的发展道路,艺术崇尚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创造,每个人都在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从此书坛再无领袖,启功先生就成为中国国书坛最后一位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启功先生故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此书法开启了辉煌的艺术发展期,曾经备受启功先生书法影响和教诲的那些人,已经成长为当代书法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将给书法带来一个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