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逢周二、周四下午的课后时间,在天龙小学的操场上,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响起,一群身穿地戏服装,手执兵器的学生开始每天的地戏排练,一招一式做得有模有样,唱腔中还透出几分的老练,一个个围观的同学也看得入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戏

原来,这群跳地戏的学生都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平坝区红领巾地戏小社团的成员,也是这个学校的精品社团之一,成员由学校三至六年级各中队的34名少先队员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龙小学从2017年开始就引入了屯堡地戏进校园,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学生爱上地戏,在传承屯堡文化的同时,将这一充满魅力的地戏表演传承下去,以此达到宣传和传播屯堡文化的目的。”正在指导学生的排练地戏的本校老师郑治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了解到,这个社团还聘请了省级非物质文化(地戏)传承人为社团专业辅导员,每周二、四下午都会专门到校指导社团活动。

在采访中,小社团的成员们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也是烂熟于心,《杨家将》《三英战吕布》《大战午朝门》这些剧目唱词随口就来,他们大部分都学了几年时间,对地戏也从开始的好奇到深深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学习地戏有三年时间了,我还做好了战裙。通过参加地戏队,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地戏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要好好传承下去。”天龙中心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郑博文说。

六年级学生陈宇昊已经学习地戏两年了,从小对地戏非常好奇。“从一开始,跟着老师一个个动作一段段唱词学习,到现在能在舞台上表演一段。这个过程会有点枯燥,但是能让我们当地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我很自豪。”认真整理着身上的地戏服装的陈宇昊笑着说道。

“每堂课通过对学生台步、唱功、身段等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从内而外的运用和不同表演手法,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求艺术形象达到完美的同时,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地戏,从而将地戏这一非遗文化传承下去。”郑治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6年5月20日,安顺地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地戏”文化是几百年来屯堡人的精神依托、历史积淀、屯堡人智慧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龙小学通过授课指导、集中培训、“传帮带”等形式融入课后延时服务,让地戏深入每一位小学生心中,让他们认识非遗文化,增强非遗保护意识,让地戏这一充满魅力的非遗传承下去。

声明

以上信息来源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记者@武贵琼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