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小学生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切实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青海海东市乐都区高庙中学将非遗引入校园,引导学生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逢周二、周四下午,高庙中学的彩陶讲解社团里字正腔圆、侃侃而谈;秦腔社团里嗓音高亢、余音绕梁;射箭社团的同学们弯弓搭箭、认扣填弦;彩陶制作社团的同学们指间飞转,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作品……学校“非遗”社团百花齐放、尽显风采,非遗学习氛围格外浓厚。

训练场上,箭矢飞过,每个学生都充满热情,“站立、握弓、搭箭、举弓……”,一张一弛,传承了乐都南山射箭文化的风采,在箭射出的瞬间,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同学们的脸上。射箭社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弓会友”,连续三年参加青海省体育局举办的“青海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

“大家好,我是小小讲解员,欢迎大家来到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参观……”彩陶讲解课堂里,老师正带领大家进行逐字逐句的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提高学生的讲解水平,充分了解博物馆讲解员工作,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非遗进校园的模式,通过和柳湾彩陶博物馆合作,请博物馆讲解员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在平时博物馆接待参观时让学生做讲解员,不仅让同学们拓展了文化知识,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还培养了沟通表达能力,让同学们成为了彩陶文化的言说者、守护者和传播者。

走进彩陶制作的课堂里,黑板上绘着丰富的彩陶文化知识,展示架上摆放着造型独特的仿制手工彩陶罐,所有细节处都透着“彩陶之乡”的文化底蕴。同志们正在忙碌的进行制作,“选土、练泥、制器底、泥条盘塑成坯、拍打成型……”每一个环节都能给同学们带来不小的成就感,大家听着老师讲述彩陶故事,亲身体验制陶的乐趣。

“刚刚我跟老师一起学习了彩陶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专注于手工艺品制作的快乐,意识到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让我更加明白,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我们乐都的传统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好、保护好。”高庙中学彩陶制作社团学生李玉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初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拉近了同学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了青少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更实现了非遗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继承与发展,为非遗注入了“青春力量”。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陈郁

编辑:谢青玉 责编:鲁东 监制:马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