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侵害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对于线上金融业务,消费者应加强个人防范,提高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谨防被他人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人脸识别验证、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警惕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等要求,进一步提高反诈意识和能力。

一、案情简介

某日,张先生到银行自助取款机处办理取款业务,由于张先生年龄较大,便将密码写在卡片的背面作为标记。张先生取款完毕后将卡退出,但因为忙于接听电话转身离开,误将自己的银行卡遗忘在自助取款机台面。不久后张先生坐在家中收到一条银行短信,才发现账户内的全部金额已被取出,随即张先生前往公安局进行报案。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由于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将自己的个人账户密码写在银行卡上,没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导致不法分子轻而易举的窃取到关键密码,使金融消费者个人权益受到损害。

  三、风险提示

(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随意丢弃取款凭条、流水对账单、金融业务批单、快递面单等交易凭证,丢弃时一定要将有关个人信息的部分撕毁或使用记号笔涂黑。

(二)提高防范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金融消费者应将人脸信息、身份证件、银行卡号、支付密码、支付二维码、验证码等属于重要的个人信息,务必妥善保管,切勿轻易提供。在必须提供身份证件的场合,可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有效期等内容,防止不法分子冒用个人信息。

(三)如发现信息泄露,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在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失时,应立即修改银行账户密码,及时播打客服热线进行冻结或挂失账户;若金融信息被违法利用,造成严重财产损失,还要及时搜集、保留相关证据,通过法律手段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