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刘晓琼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6月18日,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卫城镇大堰沟村矮化密植设施苹果园内,苹果树排列整齐,树下各类农作物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村民正抢抓晴热天气进行除草管理,田间一派忙碌景象。

大堰沟村已经有40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是盐源县最早发展苹果产业的地区之一,随着树龄老化,传统品种的果树产量逐年减少,品质也大打折扣。为了进一步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提升果农收入,自2021年以来,大堰沟村不断推进果品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促进苹果产业增产提质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堰沟村推广发展苹果林下套种模式 马阿卡摄

近年来,大堰沟村累计发展苹果矮化种植面积1200余亩。大堰沟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陈永祥 介绍说,为高效利用苹果矮化模式的行间优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今年,当地发动引导村民在苹果树下套种黄豆700余亩,预计亩产200余斤,亩增收800余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今年以来,盐源县卫城镇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立足于当地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套种模式,积极鼓励果农在苹果树下套种黄豆、土豆等多种农作物,按照“果树+黄豆+土豆”种植模式,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这种种植模式不仅能增加村民经济收入,豆类种植还将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为后续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正在田间忙碌的大堰沟村村民李家朝说,今年他种植了矮化砧苹果20亩,在苹果树下套种了黄豆20亩,目前长势非常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在林下种植土豆等农作物 马阿卡摄

目前,大堰沟村共种植12000亩苹果。通过政府引导和村民自发参与,现已种植矮砧苹果1200多亩,计划到2027年全村100%实现矮砧苹果种植。届时,可在林下套种黄豆700亩,土豆100亩。为鼓励农户在果树下套种黄豆,政府目前给予每亩300元的补助,政策的保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其中。

近年来,盐源县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在稳定发展苹果产业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粮经复合的生产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助力百姓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