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不在村会议室,不设主席台,村民们拿起板凳围坐一起,大事小事急事难事一起理、一起商量着办……全州县庙头镇人大在辖区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出的“小板凳理事会”,不断拓展群众议事说事渠道,为人大代表与群众架起沟通桥梁,理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全州县庙头镇人大一改以往的会议模式,建立“小板凳理事会”制度,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口,以“拉家常”形式讨论,实现大家事、大家理,用“小板凳”撬动“大治理”。

依托“小板凳理事会”,每月固定15日由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相邀村(居)委干部、群众、网格员在大树底下或村民家里“搭摊子、搬凳子”聚一起理事,大到自然村(组)财务清账,小到邻里村民矛盾纠纷调处等,代表们非常注意倾听民声,认真听、细心记群众反映的大事小情,同时主动给大家评评理、说说事,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对于“小板凳理事会”上群众的“诉求心愿单”,由人大代表联络站指定1名联络员负责厘清事项权属,对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对不能当场解决的,就形成“服务订单”,明确责任人(部门)和限定答复时限。截至目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

下一步,全州县庙头镇人大将不断深化“小板凳理事会”的应用,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动合作,共同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零距离”倾听民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唐小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