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18日,在北京的一个10平方米的小屋内,一位名叫傅玉芳的妇人因心肌梗塞猝死于家中,无儿无女的她在临终前只有丈夫陪在身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家中贫寒,她的棺材还是由清洁工的丈夫在清洁队中帮忙打造,一口薄薄的棺材便草草下葬于北京的公墓当中。

然而,就在这名妇女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之际,却始终用伸出手来,睁大眼睛看着丈夫,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仿佛是有意要在自己离世之前交代些什么。

经过仔细地询问和聆听,丈夫才从妻子口中得知一个天大的秘密:自己的妻子原来竟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皇妃!

作为皇妃的她,本该享尽荣华富贵,可为何晚年如此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傅玉芳,本名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文绣出生于声名显赫的北平方家胡同锡珍府邸。她的爷爷额尔德特·锡珍曾担任清朝的吏部尚书,父亲也曾在内务府任职,祖父两辈的经营让文绣看起来身世十分不凡。

14岁的文绣便成为了溥仪的妃子,在皇宫中也学到了各种的宫廷礼仪,还有一名英文老师。由于生活条件一直都特别的优越,常年累积下来,她高贵的气质便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溥仪是我国的末代皇帝,他一生充满了太多的传奇,从三岁开始就成为了傀儡皇帝,之后又投奔日本人,依旧还是一个傀儡。文绣在嫁给溥仪之后,因为皇后的光环太耀眼,所以她一直都不得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婉容觉得自己长得比文绣漂亮,经常在溥仪面前撒娇,争宠,处处都要压文绣一头。婉容素来提倡一夫一妻,很讨厌与别的女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丈夫,因此,婚后没多久,溥仪去看文绣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不仅享受不到皇妃应有的快乐,而且还常常遭到婉容的白眼和欺负。

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两年,1924年11月。溥仪被赶出了皇宫,他带着婉容、文绣还有17名随从,匆匆打包了一些随身物品坐车奔向了醇王府。

溥仪不愿意做平民百姓,文绣便藏剪刀在袖中,愿同溥仪自尽殉情,可见其气节。

历经废帝、复辟、保留帝号等人生变革,溥仪并不认为自己就此会真正成为平民百姓,他仍寄希望于另一股势力的扶持,好让自己保住“皇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前清旧臣中的亲日分子郑孝胥别有居心地向溥仪献策说:“要想复辟满清帝业,必定要借助日本为外援。”

文绣听说后,极力劝阻溥仪,她说:“日本人残暴无比,日俄战争时,即屠杀中国人无数,绝对不能听信郑氏的鬼话,引狼入室,否则后果将极其悲惨。”

但是被复辟冲昏头脑的溥仪怎么可能听得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受到日本政府庇护的溥仪带着家人来到了天津,住在了日本租界内的静园。到了天津之后,溥仪依然同日本的军官频繁接触,妄想依靠日本重振清朝王业。

到了天津的婉容仿佛出笼的小鸟,她开始穿洋装,看起来时髦极了。而文绣还是依然打扮老套,还时不时地劝谏溥仪日本人不可信。由此,溥仪对文绣越发厌恶,对婉容却越发宠爱,两人总是出双入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溥仪搬到了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的静园。文绣继续遭受冷落,这一次她崩溃了,萌生了离婚的念头。多年后,文绣回忆说:“在天津虽然我们同住一幢楼房里,无事谁也不和谁来往,形同路人。婉容成天摆着皇后的大架子,盛气凌人,溥仪又特别听信她的话,我被他们俩人冷眼相待。”

文绣经过这些事算是看清了溥仪的本质,当时的她无路可走,唯一能解脱的办法就是自尽,与其继续犹如行尸走肉一般活着,倒不如死了一了百了。她从桌上摸起一把剪刀,毫不犹豫地捅向自己的腹部。幸好有个小太监路过,注意到了她的举动,手忙脚乱地把剪刀夺了下来,这才挽救了文绣一命。但是当溥仪知道她试图自裁的行为后,不为所动,还拿这件事取笑她,文绣“刀妃”的名声因此传了出去。

文绣已经彻底对溥仪死心了。

1930年,就在文绣对眼前的生活深感绝望的时候,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民法》,民法规定“允许自愿离婚”。

整日闷闷不乐的文绣,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好友玉芬,玉芬一语惊醒梦中人:“现在是民国时代,溥仪被赶出了皇宫,就不再是小皇上了,民法他也是要遵守的。”

听到玉芬的话,文绣点头称是,接着玉芬又说:“如今社会倡导的都是男女平等,溥仪这样欺负你,你完全可以状告他同他离婚,并向他索要生活费。”

文绣要做得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皇妃提出离婚,对于皇帝来说,定是奇耻大辱,她必须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离开静园,离开溥仪的辖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缜密谋划,1931年8月25日,文绣的妹妹文珊来到了天津静园,向溥仪表示姐姐文绣心情郁闷,她想要陪姐姐一起出去散散心。溥仪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还派了一位太监随行。

在离开静园后,文绣让司机将车直接开往了天津民国饭店,并入住了酒店的37号房间。

文绣在离开溥仪后,第一件事就是让随行太监将律师函和亲笔信交代给溥仪,并向溥仪传达自己的意思。

听起来多么荒谬的事情,文绣似乎已经想象溥仪的震怒了,堂堂一个“皇帝”被自己的妃子要求离婚,简直是骇人听闻。

经过几次商讨,双方各持己见,差距太大,无法达成一致:溥仪坚持不许离婚,不许起诉,不许登报申明,文绣则表示坚持不回宫,并要求溥仪支付赡养费50万元。

皇帝一家还在争论不休,殊不知外界早已炸开了锅,因为在文绣出走的第二天,这条新闻便不胫而走,当时革命是个时髦的词,文绣的出走,意味着进步和新潮,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是“妃子革命”。

文绣很显然知道溥仪不会轻而易举地答应离婚,她直接将溥仪告到了法院那,现在的年代可不是大清了,讲究的是民主、自由,文绣对溥仪的控告中有一条实在不容反驳:溥仪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

被妃子起诉离婚,还被暗指那方面不行的情况,令溥仪恼羞成怒。他不断向文绣的家族施压,各种威逼胁迫,想让文绣放弃起诉、并道歉“辟谣”。但文绣的态度十分坚定,舆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溥仪最终同意了离婚。1931年10月22日,在天津律师事务所,溥仪和文绣签署了离婚协议书,主要内容有3条:

1、溥仪需支付文绣生活费5.5万元。

2、文绣有权带走属于自己的首饰和衣物。

3、文绣不得继续损害溥仪和皇室其他成员的名誉。

死要面子的溥仪还在各地各大报纸上,发表了“废妃宣言”: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功脱离苦海,并于最后关头逃离那艘名为汉奸的贼船后,文绣再次成为了一般老百姓。文绣拿到钱以后,分给了玉芬、文珊一笔钱。再加上1000块钱的律师费用,文绣手里还剩下3万多。过惯皇妃生活的文绣又找来了四个人专门伺候她的生活。就这样,钱一天比一天少。后来,玉芬又从文绣手里骗走了一部分钱。

1932年感觉手中的钱越来越“吃力”的文绣,迫不得已辞退了伺候她的四个人。从天津回到了北平,也将自己的名字换成了傅玉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她粉笔字写得好看,文画兼备,于是成为了一名国文老师。

不久,她当过皇妃的消息传出去,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傅玉芳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干扰,她不得已辞去老师的工作。

到现在她的平凡日子还算过得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37年,日本人的铁蹄踏进了北平,文绣更是连维持生计都难。曾为皇妃的身份以及抗拒日本、跟溥仪离婚的经历都使得她始终不得安宁,反而常常遭受更加严重的剥削。那些在日本人面前低头哈腰的警察、保长之类的人常常跑到文绣家中敲诈勒索,让她为日本的“大东亚圣战”缴纳重金。文绣只是一介独居的弱女子,也没有经济来源,接二连三打发了几次后就彻底毫无积蓄了。

最后,傅玉芳不得不在街头卖香烟为生,日子变得非常困苦。

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文绣才结束了每日被骚扰的困苦生活,这时候文绣曾经回到原来与母亲生活的老房子,她多么渴望能跟家人团聚。

但是当她到达老房子时,才知道母亲早已故去,她的身边再也没有亲人了,得知这一切的文绣大哭一场,此后她就又回到自己租住的小屋子。

经过友人介绍,文绣进入了一家日报上班,日子总算踏实下来。

在报社工作期间,傅玉芳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赏识,加上自己对当时的社会有着独到的见解,文章也十分具有批判性,也不像其他女人那样唯唯诺诺,便得到了报社老板的赏识,甚至决定将自己退伍的侄子介绍给傅玉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个事情的傅玉芳并没有高兴,上次爱情的失败给其留下的深刻的阴影,本来决定孤独余生的她拒绝了社长,但社长不愿意看到傅玉芳就这么孤独终生,便一定要他们二人见个面,实在不合适再决定。

彼时的刘振东可不是清洁工,他当时还是国军的少校营长,刘振东自幼家贫,所以才从军,由于作战勇敢,因此被提拔为少校营长。刘振东为人憨厚直爽,他身上没有民国时期军官那些恶习,由于常年身处军队,因此刘振东一直到40来岁还没机会娶媳妇儿。

就这样刘振东与文绣接触交往,刘振东对文绣一见钟情,不久两人最终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刘振东在西城白米斜街租了三间平房,添置了新家具,为了不让文绣做家务,他还雇了一个年纪大点,干活很利索的老太太。

这次婚姻带给文绣前所未有的安宁。她辞掉了工作,生活轻松了,日子过得宽裕了,文绣又开始关注穿衣打扮了。她经常梳着时髦的卷发,身着漂亮的旗袍,俨然一副官太太的模样。这也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岁月。

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刘振东当过国民党军官,内心恐慌,想要逃往台湾,文绣劝他留下来,坦白交代了历史问题。两年之后,因刘振东表现良好,北京市政府解除了对他的监督管制,分配到西城区清洁队当工人。为了方便上班,刘振东偕文绣搬到西城区辟才胡同西口居住。

1953年9月18日,年仅44岁的傅玉芳因心肌梗塞逝世,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憾的是,她一辈子孤苦清贫,更没有一儿半女。不过在临死前向丈夫交代了她的身世,也算是了却一生!

但此时的傅玉芳对于刘振东来说,她原来是什么身份并不重要,因为她永远是自己的妻子。文绣死后,刘振东所在的清洁队为文绣做了一口薄皮棺材,仅仅是用4块木板拼凑成的,将她安葬在安定门外的义地里。

从此刘振东再未娶妻,他经常笑着和朋友说:“自己一生值了,能够得到皇妃真爱”。

文绣作为“末代皇妃”,勇于提出离婚,在那个时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文绣不仅是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妃子,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当过教师的皇妃。

虽然离婚后为生计奔波,但文绣的精神获得了解放,行动获得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