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部时间6月20日下午,欧盟中国商会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 CEIS )上海总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联合主办中欧企业家圆桌论坛暨《绿动欧洲——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欧发展报告》发布会,在论坛上,上汽欧洲公司副总裁袁映琛公开叫板欧盟,对欧委会此前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决定表示反对:“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对中国车企不公平,对欧盟一直倡导的自由贸易精神不公平,对欧洲的用户也不公平,甚至对经销商群体和友商,也并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方案将于7月4日起实施。欧委会表示,对抽样调查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纯电车企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加上之前欧盟对进口汽车普遍征收的10%关税,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等中国车企面临的最高关税税率将增至48.1%。那么,为什么这次欧盟“严选“上汽集团作为首要打击目标?

上汽成“欧盟严选”皆因实力太强

在国内新势力车企如火如荼的流量光环下,上汽集团显得低调且不为人瞩目,但它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国车企一哥”,不但整车销量连续18年保持国内第一,更是目前唯一一个海外销量突破100万辆的中国车企,其产品和服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汽集团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集团海外销量高达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连续第8年蝉联中国车企海外销量冠军;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近24%,欧洲地区销量高达33万辆。今年1-5月,上汽集团海外市场终端交付46万辆,同比增长17.8%,在中国汽车企业中继续领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出海的主力MG名爵品牌已连续5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2023年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 在发达国家市场代表中国汽车站稳脚跟。在中国汽车出海欧洲的版图中,上汽MG表现最为突出:中国每出口欧洲10台车,就有7台是M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汽MG品牌旗下的纯电主力车型MG4 EV表现也非常亮眼,2023年海外累计销量突破13万辆,一举夺取“欧洲紧凑型纯电车销冠”:在德国与大众ID.3参数图片)竞争激烈,表现不相上下;在英国超过特斯拉成为月度纯电车市场销冠;在法国、西班牙等国,也跻身纯电市场前六名。同时,上汽MG的新能源车型接连斩获法国automobile 汽车奖“最佳年度电动车”、英国年度风云车“最佳车型”、德国年度风云车“最佳紧凑型车型”等50余个欧洲权威奖项,可谓奖项收割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汽集团无疑成了中国汽车出击欧洲的强力前锋,用一脚脚劲射不断敲开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欧洲汽车传统豪强的大门。

当下欧洲杯激战正酣,每一支球队的当家球星都会被对手重点“照顾”,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出海队伍的“当家球星”,已经让欧盟深深忌惮,被选为重点照顾的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领先技术傍身,不惹事也不怕事

有人认为被“欧盟严选”是由于上汽集团不配合欧盟调查的缘故,但上汽集团内部人士驳斥了这种说法,并表示说上汽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材料,但欧盟的调查范围已经严重超出了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范围,例如,要求上汽提供详细的三电核心技术信息,以及并未向欧洲出口电动车的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信息等等。

显然一向非常低调的上汽集团并不是一个爱“惹事”的主,但对手“挑事”自己也不怕事,尤其面对那些动歪心思觊觎中国核心技术的人。

针对欧盟的关税举措,上汽集团发布公开声明称,“自由贸易和公开竞争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对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深感失望。过去十年,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研发投入了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了26000余项有效专利。自己是靠技术创新,而非政府补贴,竭诚为中国以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提供绿色环保的优质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抱怨或者委屈,只有铿锵有力的回应,上汽集团真正体现了一个强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和格局。

其实,在国内一向低调的上汽集团,早已完成了新能源赛道核心技术领域的全面布局,打通了底层技术,拥有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实现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不再受“卡脖子”之困,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

在刚刚过去的5月,上汽集团在“向新十年—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了包括新一代星云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珠峰一体化整合架构、星河一体化整车架构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魔方电池、蓝芯动力总成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和银河全栈智能解决方案在内的“七大技术底座”。依托固态电池、高效动力总成、智能底盘、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全新电子架构等创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上汽集团新一代底座技术全面跃迁升级进入2.0 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坚持长期主义,打赢中国汽车全球化之战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一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国汽车产业坚持创新、众志成城,在智能电动新赛道拥有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电池生产能力、原材料供应链和体系竞争力。加税事件说明,价格更优、竞争力更强的中国电动汽车已经令欧盟感到恐慌。

面对欧盟发起的关税“阻击战“,上汽集团并没有轻易退缩,背靠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上汽正多管齐下积极应对:一方面,在产品投放上,未来24个月内将有包含燃油车、纯电动车、HEV,以及PHEV等多种动力形式的14至15款车型投放欧洲市场;另一方面,在网络开拓上,今年欧洲经销商网络将突破2000家,并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相应的品牌体验店,帮助欧洲消费者更了解上汽MG品牌的传承和产品特性。同时,袁映琛也表示:“上汽将在欧洲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基本上会放在法兰克福,同时欧洲建厂计划也在有序推进中,我们跟多个国家都在沟通和探讨,包括利用现有产能等种种可能性,这表示了上汽在欧洲坚持长期发展的一种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疑,上汽集团并不会因此而放弃欧洲市场,反而会更好的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整合产业链资源在欧洲市场充分发扬“中国智造”的实力,给欧洲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智能驾控新体验”。

“欧盟加征关税这事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对于中国一代一代的汽车人来说,也只是百年发展当中的一朵浪花而已,我们中国汽车拥有足够的能力,拥有足够的韧性,来应对这一切。我坚信,只要我们秉持着长期主义的精神,一定会笑到最后。“袁映琛在论坛上这段铿锵有力的表态说出了众多中国汽车人的心声,即便欧盟加税,抑或使用其他方式来阻击,中国汽车依然会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