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承载着过去的记忆和故事,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是各种形式的物品,比如手工艺品、建筑、艺术品、遗址等。它代表了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数不清的文物,这些文物都见证了每个时代的历史文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最具有价值文物,人们甚至还给它们分出了名次,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10:曾侯乙编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侯乙编钟乃是战国早期的一组规模宏大的礼乐重器,于 1978 年在湖北随州的战国诸侯墓曾侯乙墓中出土,属国务院明令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在历史、文化、音乐、美术等诸多人文领域以及声学、铸造等技术范畴,均呈现出了公元前 5 世纪人类文化极其丰富的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也被称为"镇国之宝"。代表着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艺的最高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千四百年的它足足有5吨重,有两面墙那么大,它也打破了众多记录,成为保存最全、重量最重、数量最多、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件文物。它曾被专家估价4000亿,受到最多网友的谩骂,曾侯乙编钟的价值难以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它是一件无价之宝。

9:马踏飞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踏飞燕乃是中国优质旅游城市的象征,但凡达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的各项要求,且经过国家旅游局验收得以通过的城市,都要设置马踏飞燕的标志。

马踏飞燕的原名是铜奔马,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由于郭沫若觉得铜奔马的马蹄之下是飞燕,所以获名“马踏飞燕”,它也被叫做马超龙雀、天马逮乌等等。此文物于 1969 年 10 月出于甘肃省武威市的雷台汉墓,现今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中,乃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亦是中国的旅游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作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价值也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有人曾估价800亿,也有人说它值200亿,还有人说它值20亿。其实它是无价之宝,不能用金钱来作为衡量的标准,毕竟世上只此一件相同的文物,也是件孤品。

8:金缕玉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缕玉衣是由金线和玉片编织而成,汉代帝王认为死后玉能够保持肉身不腐,还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金玉编制金缕玉衣。《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玉衣用银缕,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虽然价值不菲,但是毕竟是死人穿过的衣物,对于一件丧衣,当时的人还是比较忌讳的,所以早年的盗墓者只是将玉衣上的金线抽走,而将玉片留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它价值400亿,也有更多的人说它价值24亿,也有人说价值5亿,传说穿上能让人得永生,毕竟传说只是传说,不能信,要是能永生的话它就不会被尘封在墓穴里那么久了。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主要在中国河南省、河北省、江苏省等地区出土。它起源于两周时期,在两汉时期最为兴盛,至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思想转变,不再提倡厚葬之风,玉衣逐渐衰落。

7:越王勾践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王勾践剑号称"天下第一剑",它是一把青铜剑,1965 年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一座楚墓中出土,最初发现时,它是放置在墓主人尸体的左手边。当从剑鞘中将宝剑拔出时,其身上毫无锈迹,仿若刚刚制作出来一般。纵然深埋地下达 2500 年之久,它却仍旧完好无缺,剑刃依旧锋利无比。考古工作者在用手试着触摸剑刃锋利程度时,一个不留意竟将手指划破。紧接着,专家为了测验剑的锋利程度,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剑放置在一沓厚纸上,锋利的剑刃划破了足足 23 页纸张,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专家都大为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时期的珍品,市场估价较高,网传的价格为8万亿,7614亿。但有相关专家表示,越王勾践剑的价值最低则为40个亿。

文物的价值通常受到历史、文化、工艺和保存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越王勾践剑的具体价值难以准确评估。

6:四羊方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羊青铜方尊,又称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山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器呈方形,口沿外沿形成喇叭状方口,长颈鼓腹,高圈足,每边边长52.4厘米,器高58.3厘米,重量近34.5千克。

四羊方尊中合金成分中锡、铅含量较高,采用两次分铸技术,整体用块范法浇筑,器身装饰采用线雕、浮雕、圆雕结合的方式。其出土后经过多次转卖,后在战乱中被炸成碎片,新中国成立后,才由文物专家将其修复。

四羊方尊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有专家曾估计380个亿。如果把它放到拍卖会上,你有这么多钱,你会买下它吗?

5:太阳神鸟金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是四只神鸟环绕着一个绽射出十二道光芒的金太阳展翅飞翔,其图案和古代神话传说当中的“金乌负日”接近,源自《山海经》的记载,神鸟金鸟栖息在扶桑神树上,每天托负着太阳从东极飞往西极。

太阳神鸟金饰,又叫商太阳神鸟金箔片,是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2月8日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文化遗址,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且厚度均匀,外径12.53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重20克。

到目前为止,这件文物也没有任何的相关估量价格,太阳神鸟金饰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材质和工艺上,更体现在它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上,是无价之宝。

4:清明上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当时小学课文上都有关于它的来历。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的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唯一一幅珍迹,被视为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这幅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堪称描绘北宋社会的百科全书,为后人研究宋朝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据说2015年被估价2.06个亿,2021年又被估价220个亿,也有更多的传言说它值80个亿。当然这副画是我们的国宝,具体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给再多的钱也不会卖。

3:司母戊大方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后母戊鼎,商代晚期青铜器,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身呈正方形,口沿很重,沿方腹,四足中空。

司母戊鼎工艺精巧,顶身四周筑有精巧的葵龙纹和喋喋纹,司母戊鼎中的奎龙纹是为通天地,通祖神,是人与神沟通的桥梁,人们一般会用吉祥的,令人崇敬的神兽来保佑先人,而在商代的大量青铜器中,都有着奎龙纹,这说明奎龙在商代人心中是10分吉祥且受人崇敬的,是一种上天的神兽,渔民先生更是认为奎龙是商人的祖先神,同时在商人中有着以奎龙为图腾的氏族,而奎龙以祖先神的身份受到顶礼膜拜,这也就解释了司母戊鼎上铸造奎龙纹纹饰,来祭祀伤亡的母亲的原因。

作为我们的国宝,有很多人说它值5万亿,但是没有具体的证实,但是有专家曾估价它最少值百亿。

2:传国玉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不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还没找到

传国玺经历了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贯穿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作为统治思想的一种工具,使皇权神圣化、威严化,既体现“大一统”的国家观念和天命政治观念,又体现了鲜明的政治传承意识。

但是传国玉玺到现在还没面世,谁都不知道它现在在哪里,有人说故宫里面所有的文物加起来,都比不过它的价值。

那么这件文物价值多少呢?曾有位网友这样算过一笔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算出来传国玉玺大概价值5400万亿,大家觉得他的算法有没有道理呢?也有人说它被估价1万亿,其实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毕竟是我们的国宝。

1:华夏九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不是华夏九鼎,实物还没找到

九鼎,又名九州鼎,传说在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0世纪)由大禹所铸,象征着国家权利和古代王权。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每州设州牧,负责军政大权,并收取天下九州所进贡的青铜铸造了九鼎。九鼎被夏王迁于夏朝王都阳城,成为夏朝的传国之宝,象征着王权,反映了全国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

不幸的是,在周朝灭亡后,九鼎却没了下落,两千多年过去了,到现在不知所踪。

估计等它再现世的时候,它的价值早已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吧。你觉得它应该价值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