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敌我双方态势的变化,我军在1949年前后对全军进行了整编,先后成立了16个兵团,分属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其中第四野战军下辖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四个兵团。

四个兵团的司令员除了十三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没有被授予军衔外,另外的三个人,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和15兵团司令员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而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则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当时在四大兵团之下也是战将如云,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肖劲光大将领导的第十二兵团有哪些战将。

1、陈伯钧

陈伯钧时任第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兼第45军军长。

陈伯钧是四川达县人,1927年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先后任排长、连长、纵队参谋长、师长、军长等职。

长征时陈伯钧调任红5军团参谋长,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指挥所部执行后卫任务,多次打退国民党军追击,被誉为“铁屁股”。而后又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军团长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伯钧

抗战全面爆发后,陈伯钧被任命为120师359旅旅长,不久便被调到中央党校学习,后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保卫党中央。

解放战争时期陈伯钧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任东北野战军第1前方指挥所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等职,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陈伯钧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兼军事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2月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4岁。

2、韩先楚

时任第十二兵团第二副司令员。

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样他也参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后期他已是第12兵团副司令员。在东北战场上,他率领的部队疾如风,打得敌军摸不着头脑,因为被敌人称为“旋风部队”,韩先楚本人也被称为“旋风司令”。

1950年年解放海南岛战役时,韩先楚在没有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亲率40军,43军四个师三万关东子弟乘坐400多艘风帆船从雷州半岛灯楼角起渡,跨海进击海南岛。

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司令员等职。第一次战役38军失利后,韩先楚坐镇38军,为38军打好朝鲜战场上的第二次战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8军也因为在第二次战役中优异的表现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

从朝鲜回国后,韩先楚担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7年韩先楚被任命为福州军区司令员,坐镇东南,震慑台湾。1973年八大军区对调时,韩先楚被调到大西北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1983年6月,韩先楚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3、罗舜初

罗舜初时任第40军军长。

罗舜初是福建上杭人,1929年参加了家乡的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曾先后在红一和红四方面军任职,参加过中央红军的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罗舜初长期在山东地区与日寇作战,参与创建鲁中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罗舜初率部挺进东北,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四保临江、三下江南和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以及辽沈、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等。第12兵团成立时他已是第40军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舜初

新中国成立后,以第12兵团为基础组建了海军,肖劲光成为海军司令员,罗舜初被任命为海军参谋长兼第二副司令员,参与了海军的组建与建设。1960年之后又到国防科委任职。

1955年,罗舜初被授予中将军衔,1981年在沈阳逝世,享年67岁。

4、詹才芳

詹才芳时任第46军军长,虽然当时是军长,但是他的资历却非常高。

詹才芳是湖北红安人,1927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参与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作战,历任红1军第1师3团政委、红4军第10师30团政委、红4军第12师政委、红9军、红31军政委等职,当时韩先楚最高也不过是一个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詹才芳

抗日战争时期,詹才芳在晋察冀地区与日寇作战,抗战胜利后詹才芳率部进入东北,先后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相继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46军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詹才芳又相继担任过湖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5、袁升平

袁升平时任第40军政委。

袁升平是江西吉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与当时大多数的战将一样,袁升平也参加了各个阶段的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后期他已经是第40军政委。

朝鲜战争爆发后,袁升平作为40军政委与军长温玉成一同率领部队入朝参战,参加了朝鲜战场上的五次战役,他们一同指挥40军取得了歼敌43360多人的骄人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升平

1954年回国后,袁升平相继担任过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200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6、邓岳

时任第40军第118师师长。

邓岳是湖北麻城人,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的军事履历也是比较全的,红军时期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抗日战争时期曾长期在晋南和冀南一带与日寇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去了东北,参加了解放东北的诸多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岳

新中国成立后,邓岳又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云山一战,邓岳率领118师在温景、两水洞痛歼了南朝鲜的伪六师,取得了“出国第一仗”的胜利,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升任40军副军长。

回国后,邓岳先是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担任38军军长,之后又相继担任了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和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0年在沈阳病逝,享年83岁。

7、丁盛

时任第45军第135师师长。

丁盛是江西于都人,1930年加入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指导员、团政委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在120师和晋察冀地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长期在东北地区工作,到解放战争后期他已是第45军第135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丁盛出任由44军和45军合编后的第54军的首任军长,率部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丁盛率部重创南朝鲜军“首都师”、第六师和第八师,歼灭南朝鲜军1.4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盛

1962年10月16日,丁盛统一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瓦弄地区作战行动,歼灭印军大部,印军余部溃逃到峡谷、深山密林。瓦弄之战是中印边境战争中关键一战也是最后一战,歼灭印军3个营全部、1个营大部和印军第十一旅旅直分队等部共12000多人。

1955年,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1969年出任广州军区司令员一职,1973年对调后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1977年卸任。1999年丁盛在广州逝世,享年86岁。

8、肖全夫

时任第46军第137师师长

肖全夫是安徽金寨人,1928年秋参加儿童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的反围攻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地区与日寇作战,解放战争时期到东北地区作战,参加了解放东北的诸多战役战斗,到解放战争后期已是第46军第137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全夫

新中国成立后,曾率部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中,他指挥6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作战,共歼“联合国军”1.44万人。从朝鲜回国后,肖全夫长期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69年指挥了中俄边境的珍宝岛之战。1980年出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

1955年肖全夫被授予少将军衔,2005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小结:

上述8人都是第十二兵团杰出的代表,自参加红军开始,他们都经历了各个战争阶段,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第12兵团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很多杰出的将领,如兵团参谋长解方,政治部主任唐天际、119师师长宁贤文、120师师长郑大林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