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情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杨元元出生在湖北宜昌,她的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年轻时意气风发,回到家乡宜昌,在一家国企工作,担任技术骨干。家境相对宽裕,一家人生活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享受着安稳而幸福的生活。

杨元元和弟弟杨平平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尽管家教严谨,但他们的童年无疑是无忧无虑的。然而,这种幸福的时光并未持续太久。1986年,杨元元的父亲突然病倒,被诊断出患有肝病。那年,杨元元只有6岁,弟弟杨平平才4岁,他们还无法理解疾病的严重性,只看到父亲日渐消瘦的面容和母亲望瑞玲那日渐憔悴的身影。

父亲的病情恶化得很快,尽管望瑞玲竭尽全力为丈夫求医问药,甚至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但最终,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家庭。1986年,父亲离开了他们。这个曾经温馨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父亲去世后,望瑞玲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本是一名普通的纺织工人,为了维持生计,她白天在纺织厂做车工,晚上还要兼职做保安,几乎没有时间休息。望瑞玲的双手因长期的劳作而粗糙,她的背影在车间和工地的灯光下显得那样孤独和坚韧。

生活虽然艰难,但望瑞玲始终没有放弃对孩子们的教育。她对杨元元和杨平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每当夜晚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看到两个孩子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学习,她的心中便充满了力量。虽然收入微薄,但她总是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自己则过得简朴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高考的战鼓敲响,杨元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她的第一志愿是法律系,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律师,为弱者伸张正义。可是,当她兴奋地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时,望瑞玲却沉默了。她深知法律专业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和较高的学费,而家庭的经济状况根本无法负担。

“元元,妈知道你想学法律,可是我们现在的条件不允许。经济学也很好,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先挣钱是最重要的。”望瑞玲的声音里透着无奈和心疼。

杨元元深知家庭的艰难,她决定不给母亲增加负担。在母亲的建议下,她选择了武汉大学商学院的经济学专业。大学期间,她积极申请助学贷款,并自己找了兼职工作,尽量不向家里要钱。她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但她的内心一直怀抱着对法律的热爱。

每天早晨,杨元元会穿过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向经济学院的教室。她专注听讲,认真做笔记,力求在每一门课程中都有所收获。她在课余时间,不仅参加学术讨论,还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尽量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脉。

然而,尽管杨元元在经济学方面表现出色,她的内心深处仍未放弃对法律的向往。

2000年,杨元元的弟弟杨平平也考上了武汉大学。望瑞玲欣慰地看着两个孩子一步步走向成熟,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此时此刻,杨元元的大学生活并不像许多同龄人那样自由与轻松。她的母亲望瑞玲到来打破了这份平静。

随着工厂搬迁,望瑞玲无法承担新的高昂房租,她决定离开家乡,与杨元元和杨平平团聚。之后,她乘坐火车来到了武汉,选择与杨元元同住。初到武汉,杨元元的宿舍床位有限,望瑞玲带来的物品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两人不得不共用一张床。这种生活方式对于杨元元来说,是一种难以适应的磨。而舍友们无法接受一个长辈住在宿舍里,因为会有很多不方便。于是,多次向学校反映,要求换宿舍。

而学校也考虑到了杨元元家庭的问题,于是特批了一间单间宿舍。之后,她和望瑞玲终于获得了独立的居住空间,这种改变让杨元元感到如释重负,也使她的生活重新回归正轨。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奋斗,杨元元终于在2002年毕业。但是,杨元元还在为自己的未来而苦恼,她欠了学校一笔不小的助学贷款,而手头的资金根本无法偿还。

之后,为了还清债务。杨元元开始了她的就业历程。她担任过英语讲师,试图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她做过保险公司客户代表,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积累社会经验。她甚至摆过摊、创过业,尝试过各种可能的生计方式。在这段时间里,杨元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五年的拼搏,她终于还清了助学贷款。也顺利毕业,而她也开始要面临着人生的选择,继续升学还是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未等她做出决定,母亲却为她选择好了人生。母亲望瑞玲对女儿的未来有着不同的期待。她一向认为法律行业并不挣钱,强烈反对杨元元学法律。多年来,她拒绝了女儿接的多份工作邀请,包括西北大学和广西钦州港经贸公司等机会。她总是觉得自己这么做,完全是对女儿好。从不考虑女儿的感受。

于是,杨元元不得不放弃了这些机会。最终,她选择了回到湖北枝江县,成为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这个决定虽然平稳,但却让她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甘。她无数次幻想着自己能够站在法庭上,为正义呐喊。

幸运的是,命运也没有完全抛弃她。弟弟杨平平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这无疑是家庭的一大喜讯。杨元元在为弟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她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法律的热爱从未熄灭,重新回到校园,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她新的目标。于是,她瞒着母亲,偷偷开始报考。

2009年,杨元元她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成为了一名公费研究生。这一次,望瑞玲没有反对,反而给予了她大力支持。这只是因为她自己有一个上海情结。她内心羡慕着那些上海人,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在上海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