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北大教师王青松和校花妻子张梅一起从北大辞职,带着350万积蓄,来到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密林深处,花费20万元租下2500亩山地,开始打造属于两人的“桃花源”。

为了保证居住环境是“无污染”的,他们家里没有通电。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唯一能得到外界消息的是一台收音机。

连父亲来看望他们,也只能待在离他们的卧室15米以外的地方。

4年后,王青松的妻子怀孕了,为了不受到外界的污染,她没有下山进行过一次产检,分娩的时候,也是王青松自己亲自接生。

人们不禁疑惑,这位北大教授究竟是“思想前卫”还是另有隐情?王青松夫妇为何要避世隐居呢?他们后来又怎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2000年,北大教授王青松夫妇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利用自己的养生学知识,效仿陶渊明打造自己的桃花源。

“我们要一起住在纯天然的环境里,种不打化肥和农药的果蔬,养没有打过抗生素的牛羊。”王青松和张梅规划着未来的生活,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我还要亲自设计和搭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屋。”王青松请了十几个工人和自己一起,一担一担地将砖从山外挑来,一砖一瓦地开始建造。

但是他招工的条件很苛刻,工人不准在山上过夜,不能吸烟,不能带手机等电子产品上山,车辆也不能驶进山里,同时他还要求工人下山的时候将自己一天产生的垃圾一同带走。

张梅则负责蔬菜的选种和育苗,果树的栽种和杀虫,鸡鸭牛羊的放养。

一切都在按照两人预想的样子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追求极致的纯天然,他们还舍弃了牙膏、沐浴露、洗发水、洗衣粉等化工制品,全部用皂荚和草木灰代替。

王青松夫妻俩虽然活干得比工人还辛苦,住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暖气,但他们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每当他们看着自己亲自播种的庄稼、蔬菜、果树等发芽、生长、结果,吃着自己喂养的猪羊,自己种植的蔬菜,他们的心情也格外舒畅。

王青松每个月会去一次县城,买一些必备用品,一年也才进一次北京城。虽然每一次都带着山里的吃食和被褥进城,但一回到山里,肺部还是要难受好几天。

张梅比王青松更彻底,自从隐居山林以来,她就出过两次山,因为是必须她亲自到场,没办法才出去的,一次是办身份证,一次是存折挂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张梅怀孕了,然而她也不愿意到医院检查、分娩。王青松倒成了产科医生,他研读《黄帝内经》,依照书中经验帮张梅按摩肚子,纠正胎位。

等到张梅临产时,王青松还亲自上阵,为妻子分娩。好在他早早做好了准备,王青松能有条不紊地给妻子接生,虽然过程十分艰辛,但所幸母子平安。

他们还要求工人隐瞒张梅怀孕生小孩的消息,原因是不想孩子还没出生就被人议论,他们固执地认为孩子被议论多了会使孩子受到“污染”。

在王青松夫妇的眼里,儿子王小宇是在纯天然的环境里孕育成长的。

02

在父母创造的无污染的环境下,王小宇健康地成长着。

3岁时,王小宇开始放羊,他给每一只羊起了名字,和羊群一起奔跑,每天抱着小羊亲吻、玩耍,不亦乐乎,羊是王小宇最好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岁时,王小宇就开始读书学习。他学的是人大版的教材,由妈妈亲自授课。父亲还特别重视王小宇的国学教育,让他自小就背诵经典。

王小宇每天上午学习,下午放羊。

然而,当王青松夫妇正为能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感到自豪时,有一件事,却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初衷。

有一天,王小宇放羊时,看到一个记者带着照相机在山坡上拍照,他感到很新奇。

“妈妈,那是什么?为什么会闪光?”王小宇好奇地问张梅。

张梅一下语塞,她竟不知该如何给孩子解释,这些对于现代人来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却是那么陌生。

是啊,由于家中没有任何电气设备,王小宇从小就没看过动画片,也没有玩具,甚至没有同龄的玩伴,他能见到的人除了父母,就是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自己一直生活在大山里,孩子就失去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这是小宇想要的吗?”王青松不禁问自己。

他恍然明白,虽然他们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无污染的环境,但也阻碍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虽然他们可以教儿子知识,但是与人的交际能力却是他们给不了的,何况他们没有权利选择孩子往后的人生。

毕竟王青松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很明白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但是在这隐蔽的山林里,夫妻俩在教育王小宇时,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了。

他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是否应该让孩子回归社会呢?

然而,当初他们的选择又是那么决绝,那么义无反顾。即使如今面对孩子的问题,他们也并没有为当初的选择后悔过。

那么,当年发生了什么,使得王青松夫妇一定要离开北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1952年王青松出生在河南洛阳,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父亲希望他能走出山村,不但常常向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还将他送到村旁的白马寺习武健身。

而王青松也确实天赋异禀,高中毕业后,因为超强的记忆力而被洛阳机要局特招做了干部。从此脱离了农村户口,成为全村人的荣耀。

他的记忆力有多好呢?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看一遍就背下来了,而且,一天能记下500个电话号码。

王青松因为这些过硬的本领成为单位的风云人物,可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又有了更高的人生目标。

恢复高考以后,王青松刻苦复习了2年,于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

临近毕业时,他想要继续留在北京工作生活,但是自己的专业又不好找工作,他便考了当时好找工作的法律系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一毕业,王青松就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

一个农家子弟,先成为公务员,吃公家饭,又成为北大的教授,逃离了农门不说,更是成为人人艳羡的对象。

然而,王青松的好运气使得他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

20世纪80年代,中华大地上掀起了气功养生热潮,正好王青松平时就对《黄帝内经》《易经》等感兴趣,而且小时候在寺庙里面也接触过气功,因此,在这方面,他成了行家。

恰好此时,法律系为了创收准备开办气功养生班,王青松自然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开班任务就由他负责了。课程一经推出,就出乎意料地火爆,虽然一次课收费10元,但仍是堂堂爆满。

王青松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一时风头无两,学员中不乏倾慕他的女学生。而他在乌泱乌泱的学员中一眼就看到了长相漂亮、气质出众的张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梅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来在北大英语系任教,比王青松小12岁。张梅也对王青松心生情愫,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王青松不仅靠养生课赚得盆满钵满,还娶到了“校花”。

这个阶段是王青松的高光时刻,他每天都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

然而气功养生的热潮很快褪去,不久,王青松的养生课程也凉凉了。

王青松不得不再次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为了在学校立足,他决定报考哲学系博士。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成绩排名第一,但他却被哲学大师汤一介拒绝了。

王青松没有灰心,第二年,又报考了法律系博士,虽然成绩仍是第一,但还是没有一个导师愿意录取他。

原来,王青松办养生班,使得一些北大教授认为他功利性太强,不能沉下心来做研究,所以导师们都对他避之不及。

一直顺风顺水的王青松,此时感到很挫败,他每天都郁郁寡欢,开始对未来感到心灰意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张梅的事业也不顺利,工作5年,连教师职称都没有评上,这让张梅感到很失望。不仅如此,英语系还要求教师必须学会使用电脑,而她生性就厌恶冰冷的机器,怎么也学不会。

忍无可忍的张梅在1998年辞去了工作,来到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山林里,在她父亲以前盖的小屋里居住。2年后,王青松干脆也从北大辞职了。

从此,两人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在大山里打造自己的王国。

如今,面对儿子的成长问题,加上夫妻俩这些年的归隐开荒,350万积蓄也已见底,一家人即将面临吃不饱饭的问题,王青松夫妇不得不对未来重新规划。

04

2011年,王青松拿出多年不用的手机,拨出了一个电话:“师曾啊,是我,我是王青松。”电话那头的唐师曾,沉默了许久。

“这么多年你去哪了?现在过得如何?我们都找不到你。”接着,便是一大串的疑问劈头盖脸地向王青松砸了过来。

唐师曾是王青松大学时一个宿舍上下铺的兄弟,目前是全国闻名的新华社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到王青松的邀请,唐师曾立即驾车来到王青松的“桃花源”。当看到在路边等待的王青松时,百感交集。

“师曾兄弟,终于把你给盼来了。”一下车,唐师曾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向他打招呼,当他循声望去时,不由得大惊失色。

跟他打招呼的人头发蓬乱、面孔黝黑,身材粗壮,那正是消失了十几年的王青松啊。唐师曾简直不敢相信,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北大牛人,如今双手布满老茧,穿着一身简朴布衣出现在他眼前。

王青松整个人的气质虽然与之前大相径庭,但他却是沧桑而不颓废,一脸满足的笑容,满眼纯净的光辉。

唐师曾来到王青松面前,一时语塞,他需要时间消化当下震撼的感受。

王青松却急切地抱住唐师曾,大声说道:“可算把你给盼来了!”随后,他向唐师曾介绍起这里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往王青松的家走去,唐师曾远远地看到王小宇朝父亲奔跑过来,而张梅正在忙前忙后地准备午餐。

等唐师曾近距离看到曾经的北大校花张梅时,更是吃惊:以前光鲜亮丽的张梅,衣着朴素,脸上也没有任何化妆品的痕迹,看起来和普通的农妇没有两样。

唐师曾感慨万千:“这么多年,在大山里这样生活,值得吗?你们真打算一直这样过下去?”

没想到王青松竟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张梅拿出自己种的水果招待唐师曾,给他喝的是山间的泉水,午饭则是自己种的粮食蔬菜,还有自己养的鸡鸭牛羊肉。

唐师曾吃罢,只觉得味道鲜美,浑身舒畅。他似乎也认可了王青松夫妻俩的生活。

吃饱喝足,王青松最后拜托唐师曾帮助他们,让儿子王小宇回归社会,接受教育。

唐师曾也欣然接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在唐师曾的帮助下,王小宇被北京的一所重点小学接收,还免去学费。而王小宇在学校没有任何的不适应,不但学习成绩好,还比一般的孩子身体强壮。

2011年下半年,王青松和张梅也开始慢慢和外界接触,他们虽然没有离开大山,但是不再排斥外人的来访。

唐师曾也在自己的微博上写出了王青松夫妻俩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王青松在唐师曾家里见识了网络的巨大作用后,准备将自己家种的有机蔬菜、瓜果卖出去,以补贴家用。

后来,王青松夫妇在密云水库附近修建了绿龙山庄,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在这里,他们将继续以无农药、无化肥的最原始的方式耕种。

绿龙山庄占地近5000亩,有良田100多亩,四面环山,山内散养着一百多只老品种的黑山羊,还有来自灵芝地区的藏香猪,种植良田所用的肥料就是这些动物的粪便。

这里依然保持原生态、纯天然的生态环境。水、土壤、空气、种子和耕作的工具都是纯天然的,他们夫妇俩要求产出的农产品保持原味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青松拿着农庄生产的白薯参加了“美食极客”的品鉴会,获得了盲拍第一名,他打算与其他人合作,加大对绿龙山庄的投资,把有机农产品推广出去。

他还将自己多年的山林归隐生活写成了一本书《新桃花源》,并请唐师曾帮助他出版变现。

王青松11年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是他对于养生修行,身体力行地思考,虽然没有最终做到彻彻底底与世隔绝,但他对自己能保持回归社会与归隐山林的平衡,仍然感到无比满足。

毕竟,人本来就是社会中的人,是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的。因此,也就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一辈子。

何况,陶渊明当年笔下的“桃花源”,最终却是无法找到,他自己已含蓄表明真正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它只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对于王青松夫妇打造的“桃源生活”,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