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因违规行为被“双开”的中信建投原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格平,违规代持达诚基金近14.3%的股权,并且充当“影子股东”,让这家过往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个人系公募突然成为了舆论焦点。

达诚基金成立于2019年,由五位自然人股东共同创设。2014年2月,宋宜农带领原方正富邦基金的多位高管,包括投资总监赵楠、基金运营部田中甲、信息技术总监徐蔓青、交易总监李峻,跳槽至永盈基金,迅速在永赢基金的高管队伍中组建了“方正富邦派”,然而,2016年12月,永赢基金发布了高管变更公告,宋宜农因工作调整而转岗,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

2017年9月,宋宜农决定自立门户,并再次得到了赵楠、田中甲、徐蔓青、李峻的追随,此次还有原永赢基金的督察长赵鹏加入。经过两年的申请筹备,达诚基金终于在2019年6月8日获批并开始展业运营。

同为个人系公募,与泉果基金频繁在东方资管“挖角”类似,除了上述提及的高管团队外,达诚基金的团队成员多数拥有永盈基金的工作经历,特别是权益投资领域的领军人物蔡霖和固收团队的核心骨干陈佶均来自永盈基金。

表1 团队成员过往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中基协。

达诚基金自成立以来,“以主动权益产品为主”作为其核心产品定位,宋宜农这一承诺仿佛犹言在耳。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一初衷大相径庭。截至2024年6月19日,达诚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规模已显著萎缩,其旗下四只权益产品(A、C份额合并计算)的管理规模总计仅为2.1亿元,且这些产品均处于亏损状态,自成立以来的亏损幅度在24%-40%之间。

在权益板块,达诚基金目前仅有蔡霖一位基金经理在苦苦支撑,显然与其最初积极发展权益产品的愿景相去甚远。与此同时,从去年开始,达诚基金在固收类产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规模增长,其固收类产品的总管理规模高达52.91亿元,远超权益类产品。

表2 权益产品收益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截至2024年6月18日。

据财联社报道,公司创始股东因收益不佳早有脱身之意,已在2023年冬天完成了股权的实际交割,购买者为上海几家私募老板,只是表面上股权尚未变动。

这些上海私募公司的老板中,疑似有孙超的身影。据中基协披露,孙超曾任职于交银施罗德基金、明亚基金等多家金融机构,2023年底有传言称,孙超曾计划直接购入达诚基金的股权,但后来改变了策略,先派人进入公司承包固收业务,意图将固收业务规模扩大至百亿级别。2024年3月孙超正式就职于达诚基金,同时,先后到来的有来自老东家明亚基金的庞世恩、胡慕静、何华艳,还有合作伙伴——北京顺和富尊私募基金的张振龙和于鹏。

巧合的是,据中基协披露,自2023年11月起,达诚基金陆续迎来了12名新成员,均新获取基金从业资格,且多数为基金销售人员。与此同时,在2023年底开始,达诚基金密集推出七只资管计划,这些计划的投资类型与以往混合类不同,全部转向了固定收益类。这一转变与孙超加入达诚基金并致力于扩大固收业务规模的目的不谋而合。

表3 基金公司集合资管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中基协。

达诚基金未来的业务重点是否将集中在固收领域?虽然目前尚无法给出确切结论,但已有一些初步迹象显现。

此前达诚基金固收团队只有陈佶、王栋两人,固收团队在2024年得到了扩充,何盼盼的加入为团队带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何盼盼曾任平安利顺货币经纪有限责任公司货币经纪人,嘉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部资管中心投资经理、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此前并没有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何盼盼目前担任达诚致益债券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和达诚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据招募说明书介绍,初到公司的何盼盼同时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由此可见公司对何盼盼及固收业务可谓相当重视。只是这位年轻并备受瞩目的美女基金经理能否扛起达诚基金固收大旗?令市场颇为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据iFinD信息,何盼盼的学历显示为本科,然而公司产品招募说明书中却表明她的学历为硕士,不知何处是真何处是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截图来源于同花顺i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