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炳辉

1988年,中共确定了33位“军事家”(1994年8月又增加3位),其中一位叫罗炳辉。

罗炳辉,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中区阿都甲;自小性格倔强,12岁就孤身一人到县城告地主诬陷,结果因地主金钱贿赂而未赢官司,判各打五十大板。罗炳辉由此树立起打倒土豪恶霸的目标。

16岁那年,罗炳辉见到当地恶霸被路过的滇军修理而敢怒不敢言的场面后,遂萌生参军念头。罗炳辉步行12天到昆明投军无果,先后做过木匠、伙夫、马夫,终在1914年在滇军唐继尧部当了名候补炮兵。1915年冬,蔡锷与云南都督唐继尧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罗炳辉随军参战,开始了军事生涯。

在护国军里,他吃苦耐劳,得到大队长龙云的赏识,1920年推荐给唐继尧做随军军士(副官)。1921年,滇军顾品珍、叶荃反对唐继尧,逼唐继尧下野。当时身为副官的罗炳辉作为亲信,随同唐继尧、唐继虞去了香港。

近距离见识到二唐的糜烂奢侈的生活后,罗炳辉认识到他们在吃民血兵血,救国救民之说全属骗人;遂弃二唐而去。1922年,罗炳辉到桂林投奔了滇军,参加了东征战争和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孙领导过四次北伐,即1912年、1918年、1922年、1924年。这里指1024年的那次)。

当二次北伐攻占南昌时,陈炯明在广州叛变。当时,正在北伐的滇军前线总指挥朱培德派罗炳辉等五人以“参军官”身份到粤军阵地考察,看到北伐军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罗炳辉担心滇军不知情被歼,遂日夜急行、20个小时内走190里,把败况报告了朱培德而后昏死过去。滇军迅速撤走湖南,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特别能跑路,是罗炳辉的最突出的过人之处,因而他赢得一个外号叫“神行太保”,这一点在他后来的的战斗生涯中也得到充分发挥。红军的万里长征,通常说的“两万五千里”是指中央红军走的路程;朱德总司令带的红军,走的比中央红军更多,达3万7千里;而罗炳辉的部队、走了4万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炳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炳辉

1926年秋,北伐的中路军直趋南昌,罗炳辉率二营为先锋首攻牛行车站,战斗至全营只剩80多人,终打开主力部队进入南昌的重要门户。在南昌,他结识了朱德。1927年3月,罗炳辉在南昌参加了被国民党杀害的赣州总工会领导人陈赞贤烈士的追悼大会,听到朱德的讲话后,大受启发,后来多次聆听朱德的讲课。

1929年7月,时任江西吉安县靖卫大队大队长的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他在吉安率部起义,然后将部队带到赣江革命根据地新圩。随后,他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团长;后又被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的代理军长、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

在接下来的三次反“围剿”中,罗炳辉表现不俗。尤其是第三次反围剿。当时,由于刚刚经过两次反"围剿"的大战,部队尚未得到休整,按照主席部署,罗炳辉的红12军佯动、吸引蒋军十几万主力。为让蒋军误以为12军是红军主力,罗炳辉下令:“拉开距离,打开旗帜。”

当时,罗炳辉让一个连拉成一个营的架势,有红旗的展开红旗,有的甚至将花包袱皮高高举起;尘土多的地段,战士们在马尾上拴起树枝来回奔跑,故意荡起满天飞扬的尘土。刹时间,红旗招展,烟尘滚滚,人喊马嘶,颇像一支拥有数万之众的大军。另外,罗炳辉还通过无线电以各种代号联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使敌人完全陷入了迷惑陷阱。

除了以一支不足万人的队伍吸引蒋军主力外,罗炳辉更是哪座山高就翻哪座山、哪里道路险峻就从哪里走,直累得蒋军精疲力尽。等蒋介石回过味儿来,红军主力已休整了半个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连战连捷。可以说,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罗炳辉立下了“奇”功。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罗炳辉当时任红九军团军团长,他孤军征战几千里,负责在侧翼牵制敌人,圆满地完成了掩护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炳辉和第二位妻子杨厚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炳辉与罗镇涛父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绍见下行文字

罗炳辉、第三任妻子张明秀,与儿子罗新安、女儿罗鲁安、女儿罗镇涛(后立者)

全面抗战爆发后,罗炳辉告别了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在抗日战场上,罗炳辉根据多年游击战的经验,制定了伏击与运动游击为特色的包括伏击、纠缠、阻击、扰乱、歼灭等内容的“梅花桩战术”。

所谓“梅花桩战术”的主要内容是:

  • 一、梅花桩的分驻。部队宿营按三角形摆布,指挥机关在中心,敌袭击任何一部,指挥中心都可命令机动出击,相互呼应。
    二、梅花桩的布阵。当敌进入“梅花桩”阵地时,可从侧面、两面、三面同时向敌开火;若敌人取守势,可诱敌进入“梅花桩”内聚歼。
    三、梅花点式纠缠术。敌强我弱时,梅花点式便于部队疏散隐蔽,易于袭敌,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巧”胜敌。若对方数路进攻,可避强击弱,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不能打大仗就打小仗,与对方纠缠,一点一点把它吃掉。

1941年春节开始,日军向华中各根据地扫荡,罗炳辉指挥军民、运用“梅花桩战术”粉碎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全中国时,罗炳辉却因为严重的高血压病而处于昏迷状态。

当神志恢复清醒后,罗炳辉回到了前线。1946年4月,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6月9日,新四军向盘踞枣庄的守敌发起进攻,全歼敌军,解放枣庄,挫败了国民党部队打通津浦线的计划。但就在此后不久的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因脑溢血而在临沂去世。

毛主席对罗炳辉非常熟悉,曾多次称赞他“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1979年热映的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剧中的主人公罗霄的原型就是罗炳辉;这部电影曾教育和鼓舞了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