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也有大数据。比如宝黛姻缘通过曹雪芹的诸多伏笔,就知道结局没戏。

梳理这些原文留下的大数据,才发现曹雪芹在一开始就明确了宝黛姻缘的悲剧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一,三生石的典故

开篇就提到故事缘起于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引出了三生石的典故。

苏轼根据唐人传奇改编了《僧圆泽传》,讲述和尚圆泽与居士李源跨越三生三世的友情。

圆泽前世为和尚,转世投生为王姓妇人腹中,长大后又再出家为僧。还原出神瑛侍者转世为贾宝玉,投生王夫人腹中为子,日后再出家做和尚的全部情节。

贾宝玉就像唐僧一样,前世为僧,今生再为僧,注定与林黛玉有缘无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甄士隐一家三口

甄士隐在丢了女儿后家破人亡,出家而去。他“隐”的就是贾宝玉日后失去林黛玉后出家为僧的后事。

妻子封氏在甄士隐出家后留在娘家,也是薛宝钗在贾宝玉出家后的写照。

甄英莲被“偷”导致甄家家破人亡,预示林黛玉最终被迫离开后,贾家家破人亡。

三,冯渊

甄英莲被拐子养大到十三岁,出来卖给冯渊,有了三日婚约。

这条线索暗示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他日肯定有短暂婚约。

意外被薛蟠横插一脚抢走香菱,导致冯渊“逢冤”而死。

根据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以及典出《一捧雪》的石呆子失扇子(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伏笔,可知贾雨村陷害贾宝玉,导致林黛玉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薛宝钗才等来机会嫁给贾宝玉,是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薛蟠字文龙,号呆霸王,就有帝王之意。他抢走香菱,实为林黛玉被迫嫁作帝王妃之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林黛玉判词

林黛玉判词图画是“两株枯木,木上围着一围玉带”。玉带是悬围在两棵枯木之上,就如京剧演员腰间悬挂的玉带一样。

枯木代表将要泪尽而亡的林黛玉。

玉带则是帝王、皇权象征。与薛蟠字文龙的帝王之意对应。预示林黛玉为帝王皇权所困而死。

五,有凤来仪和潇湘妃子

林黛玉会嫁作帝王妃这个伏笔,最关键来自于潇湘妃子。

大观园的有凤来仪也是潇湘馆名字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指帝王妃,潇湘妃子就是湘妃,就是帝王妃。

尽管有凤来仪和潇湘馆是为元春省亲而建。可林黛玉居住其中,绝不会只因她爱哭这一点。

尤其潇湘妃子名号,是贾探春给林黛玉所取。

贾探春日后确定要远嫁异国为王妃,林黛玉又有潇湘妃子之名,两人都有“帝王妃”伏笔。

巧的是潇湘妃子不是一个人,而是尧帝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嫁舜帝的典故,是指二女同嫁。

六,芙蓉花签

到了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生日当天群芳夜宴掣花签,众人玩起了占花名游戏。

占花名游戏,就是古代女儿“占卜”姻缘的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典出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为昭君出塞的典故。

王昭君远嫁匈奴为王妃,恰好又与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契合,结合潇湘妃子,不可能是偶然!

七,《折足雁》与《五美吟》

同样是群芳夜宴掣花签当天,林黛玉就作了《折足雁》酒令,明确她像“离群孤雁”一样,在生命最后时刻离开贾家后的遭遇。

不久就有了《五美吟》,歌咏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和红拂五个美人。

古代美女如此多,林黛玉偏偏只歌颂此五人,又设坛祭奠,肯定要与自身经历契合。

西施,被送给吴王夫差为妃,与范蠡之情断绝。吴亡后不知所踪。为吴越争霸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虞姬,为霸王项羽妃妾,死于四面楚歌的垓下,为楚汉争霸牺牲品。

王昭君,远嫁匈奴和亲为王妃,为汉与匈奴牺牲品。

绿珠,为石崇由南越国买来之妾,为石崇政治对手觊觎,石崇被杀后坠楼而死。

红拂,为隋朝丞相杨素之妾,看中李靖,夜奔随之投唐。

五人全部为人妃妾,全部夹在两股势力,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牺牲自我,除了红拂夜奔外,其余全死。其中三人为妃,两人作妾。四人远嫁异国为妃妾,也对照了潇湘妃子之名。

八,留得残荷听雨声与蓼汀花溆

林黛玉最终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离开贾家而死。除了《折足雁》之外,还有当日她在蓼汀花溆说得“留得残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诗,她只喜欢这一句。源于这句诗是李商隐在离开表舅崔戎家中,独自面对未来人生时,思念表兄弟崔雍崔衮时所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林黛玉出嫁离开贾府,旅途之上思念贾宝玉和舅舅家中亲人时,便与李商隐作此诗时心境相同。

而“蓼汀”出自唐代诗人罗业的《雁》诗,不但与《折足雁》远走之意呼应,也与“留得残荷听雨声”离去之意契合。

当日元春省亲,第一眼看见蓼汀花溆,就说“花溆即可,何必蓼汀”。

贾元春去掉的蓼汀,指供大雁栖息繁衍的水边汀洲。

蓼汀花溆,本意和红香绿玉一样,是贾宝玉预示宝黛姻缘的。雁、香玉、绿玉都是指林黛玉。

贾元春去了蓼汀,林黛玉这只“大雁”就在贾府没有立足之地,又谈何栖息繁衍?只有离去后,如折足掉队的《折足雁》,注定死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葬花吟》与《桃花行》

如果细读《葬花吟》,就会发现林黛玉在其中吟咏的离情别意。

无论是“梁间燕子太无情”,还是“愿奴胁下生双翼,如花飞到天尽头……”全都代表离去之意。

燕子离去后,第二年还能再回来,而花飞去和受伤的折足雁离去,将再也不能回来。

这又与《芙蓉女儿诔》所说的“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对照,诠释了《柳絮词》中,“嫁与东风春不管,随尔去,忍淹留”的诀别之意。

而归总的,就是林黛玉在《桃花行》中所写出的人生最后一刻死別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潇湘馆放风筝

先有《桃花行》这首林黛玉的绝命诗,让贾宝玉痛到流泪。

再有《柳絮词》主各人姻缘,黛玉再借绿珠和关盼盼二妾,影射自己将要嫁人他去为妃妾的结果。

最后以潇湘馆放风筝结束。

林黛玉的美人风筝最先飞去,明确她将是要离开贾家。

贾宝玉要放飞美人风筝,却怎么也放不起来,追不上,说明二人缘尽于此,不得双宿双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贾探春放飞凤凰风筝,代表她将要远嫁异国为王妃时,偏又突然飞来一只凤凰风筝将她缠住,又来一只双喜字风筝挂着响鞭,三者缠住后同时断线飞去。

探春的凤凰风筝代表远嫁异国为王妃。

又来一只凤凰风筝,便有“有凤来仪”之意。

两个凤凰风筝,一个双喜字风筝断线远去,地点正潇湘馆上方,不就是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一,腊梅与水仙

回到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得了四盆花,只送了贾探春一盆腊梅,林黛玉一盆水仙。随后就在潇湘馆讲了一个西海沿子真真国西洋美人作诗的典故。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讲的就是汉家贵族女儿来到海外岛国思念中原故土之情。

按说这件事要是在秋爽斋讲起,就十分对应探春远嫁海外异国之结局。

但作者偏要在潇湘馆中说起,结合“水仙”,就表明作者的目的是在预示林黛玉也嫁去了那边。

于是,通过薛宝琴的这个故事,结合她只送了黛玉和探春二人水仙和腊梅,而二人又同有远嫁异国为王妃、潇湘妃子之谶,说明她二人日后嫁去西海沿子真真国的可能极大。

西海沿子在哪里?

据清代嘉庆年间所修《大清一统志》称,榜葛刺、拂菻、古里、柯枝、锡兰山,西洋琐里等国位处于西海。其中除拂菻国位于地中海西北岸一带外,其余数国均在南亚,傍孟加拉湾、阿拉伯海与印度洋。如古里国、柯枝国在今印度西南沿海的科泽科德与柯钦一带,古时均为东西交通重要港口所在。锡兰山即今斯里兰卡,古称锡兰。郑和下西洋于此地立碑,如今犹存。

而锡兰与明朝关系极好,锡兰王子朝明,国内发生政变,王子死于泉州。如今泉州有一“许世”姓,便是锡兰王子后裔。

而西海沿子的范围,便恰好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这也不是个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二,薛姨妈之谶

紫鹃试探贾宝玉后,薛姨妈来到潇湘馆,对薛宝钗和林黛玉说起了女儿姻缘的话。

当时的情况是贾宝玉明确非林黛玉不娶,并以死明志,实为安了林黛玉之心,并将二人之情公之于众。

可薛姨妈却对林黛玉讲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说法。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不提薛姨妈的真实用意,只说这段话说出了一个可怕结果:两个人都愿意没用,父母同意也没用,以为定好的婚姻更没用,哪怕“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究有机会做了夫妻”,薛宝钗肯定嫁给贾宝玉,这话明确戳破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心思,以及黛玉日后远嫁海外异国之谶。

等薛姨妈说完这个话后,不久就发生了“杏子阴假凤泣虚凰”的故事。通过梨香院的藕官、菂官和蕊官故事,预示贾宝玉失去林黛玉后,以续弦之礼迎娶的薛宝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黛钗三人的姻缘,看似复杂,实际就是《孔雀东南飞》和《钗头凤》之翻版,也都注定了林黛玉再嫁之事实。

曹雪芹埋伏的线索还有很多,都可算作大数据。统计来看,就发现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绝无可能。黛玉一如香菱被“帝王(蟠龙)”抢走远嫁才是结局。

当然,第二十三回还有最重要的一节,是贾宝玉说等林黛玉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后,会为她驮碑一辈子。

一品夫人就是皇帝四妃,又称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正一品。元春的贤德妃,是凤藻宫尚书,就是正一品。

而贾宝玉说得驮碑一辈子,预示他在出家后,会寻到林黛玉坟前,为其守墓余生。

以前多有赘述,就不一一罗列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