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深爱的两个人缔结姻缘、携手一生的美好约定。我省积极推进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新内涵,引导适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切实为爱“减负”,为幸福“加码”。

幸福婚姻从“简”开始

日前,记者来到和县历阳镇双严社区和谐阳光城百姓厨房,只见宽敞的一楼大厅里配备了空调、桌椅等设备,厨房里水槽、大型油烟机等一应俱全。“一楼二楼共16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家办喜事。”双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雄告诉记者,去年一年,这里共举办了125场喜事。

“我们在这里办宴席只要缴纳800元场地费、130元清洁费和50元水费,对比酒店每桌平均可节省1000元。”和谐阳光城居民严德志刚刚在这里为女儿举办了回门宴,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这里场地大,跟酒店没啥区别,社区95%的居民都会选择来百姓厨房办宴席。”严德志说。

和县是我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也是我省两个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百姓厨房村(社区)公益会所建设,以无偿、低偿形式提供给群众举办婚礼、宴席等婚嫁活动,显著降低结婚成本。

移风易俗,既要为群众“减负”,也要增加群众“减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个过程中,找到有效的宣传方式必不可少。“红事白事节俭办,邻里之间少麻烦。”“移风易俗靠大家,文明乡风进万家。”在怀远县河溜镇祠堂村,当地利用墙体彩绘宣传移风易俗内容,既扮靓乡村“颜值”,又宣传了婚俗新风。包集镇的“牵牛花宣传队”志愿队伍则把移风易俗内容融入文艺节目,通过歌舞、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古城镇15个村将移风易俗纳入本村的村规民约,广为宣传,鼓励婚恋新风。

青年人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体,也是婚俗改革重点工作对象。在合肥市包河区,通过加强结婚登记阵地建设,增加婚姻登记环节仪式感,推广婚姻家庭辅导,让青年认识到,家庭的和谐稳定才是婚姻真谛,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都是表面风光,对幸福婚姻非但没什么助力,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贴心的服务、美学化的环境,包河区婚姻登记处成为合肥市“网红登记地”,受到广大青年男女的欢迎。

目前,我省已有47个县(区)纳入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名单,覆盖全省16个市。村民婚礼操办费用普遍降低,婚事新办、婚宴简办、随礼有度蔚然成风。

破除陋习还需加力

“婚宴就在村里的移风易俗馆里办的,跟外面酒店相比,省了一半的钱。”近日,在太和县赵集乡东城村,张浩和张春萍夫妇刚忙完他们的婚礼。赵集乡就在县城旁边,东城村距离高铁站只有几分钟车程,小夫妻俩选择住在家里,没有去城里买房,结婚花销得以大大降低。

“现在,‘不要彩礼’‘少要彩礼’的观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群众接受。”东城村居委会副主任齐泽众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加强了对喜事新办、婚事简办新婚俗的宣传,位于村部的移风易俗馆也建了起来,十张圆桌一摆,村民家里办事都喜欢来这里,结婚的综合成本显著减少。

然而,过去村里可不是这样。“娶个儿媳妇,没个三四十万元,甭想。”“谁家娶媳妇不背债。”“家里办完事,老两口就出去打工还债了。”村民们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高额婚宴花费、高额人情随礼等“四大陋习”一度困扰着这里的村民,给不少家庭,尤其是有男孩的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在我省广大地区,“四大陋习”有所减少,却并未绝迹。对于高价彩礼的成因,一位基层工作者告诉记者,一方面是男女比例失衡,另一方面是女方明争暗比。而高额婚宴花费背后的心理则是“不能输”的炫耀和“随大流”的无奈。大操大办、高价彩礼、高额婚宴花费、高额人情随礼等不良婚俗,给年轻人甚至是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久久为功为爱“减负”

“风俗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与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改变。”太和县民政局副局长马春辉说,要妥善处理好婚俗改革中公与私、破与立、官和民、软和硬的关系,以更加人性化、更易于群众接受的方式,破除婚嫁陋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据了解,为了让移风易俗可亲可感,目前,我省各实验区重视发挥三股力量的作用。一是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二是重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婚庆行业协会、婚庆市场主体和红娘的影响力,全方位、多角度动员宣传,让文明婚俗的新风影响更多群众。

在和县,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签订承诺书1.49万份,杜绝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怀远县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通过教育、规劝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

去年7月,太和县在宫集镇开展红娘协会试点,为单身男青年牵线搭桥。并且在介绍过程中向男女青年宣传零彩礼或低彩礼、喜事新办简办等新婚俗。“我们每个村大概有2名到3名红娘,定期轮流到各个村召开婚配信息交流会,目前登记了180多名单身男青年的信息,其中50人已成功‘脱单’,有25人已经订婚。”宫集镇红娘协会负责人刘小曼说。

“我们将坚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以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吹散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歪风邪风,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马春辉表示,将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婚俗改革。

(本报记者 刘良慧 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