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争起因

1921年8月,伊拉克王国成立,国王是一战时帮助过英国的麦加谢里夫侯赛因之子费萨尔,但这个国王并没有什么实权,实际统治者依然是英国人,英国占据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赚取了大部分利润。随着时间的发展,伊拉克人开始反感英国人在伊拉克的各种特权,费萨尔国王本人虽然亲英,但底下他的儿子加齐和众多的部族可不这么想,1933年费萨尔国王去世后,继位后的加齐开始试图建立一个不受英国控制的阿拉伯国家,他有伊拉克军队的四名实力派军官支持,萨巴赫上校,卡马尔沙海布上校,塞德上校,萨尔曼上校,这些人反英,对德国抱有好感,和德国驻伊拉克大使戈罗巴博士关系密切,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韦维尔

1939年4月4日,加齐国王因汽车事故身亡,加齐年仅5岁的儿子继位成为费萨尔二世。他的叔叔阿卜杜勒亲王成为摄政王,这位摄政王是亲英,二战爆发后,阿卜杜勒亲王断绝了和德国的外交关系,英国所需要的原油主要来自伊拉克和伊朗,这使英国加紧了对伊拉克的控制,一来防止伊拉克石油资源落入德国之手,二来防止中东地区其他地方的统治受到动摇,而德国也注意到了巴勒斯坦和埃及人都在反抗英国的统治,不断努力加强中东的影响力,隆美尔在北非让英国接连受挫,反英的伊拉克人认为英国完蛋只是时间问题了,极端反英的首相拉什德·阿里埃尔·盖拉尼领导的伊拉克政府开始和德国和意大利进行了秘密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一月,在英国的压力下,摄政王要求盖拉尼辞职,盖拉尼则和军官集团联手迫使摄政王离开巴格达,但到了1月31日,盖拉尼被迫辞职,摄政王又返回巴格达,任命哈什明将军为首相,4月1日,盖拉尼和军官集团又重新夺回政权,并与德国复交,摄政王在英国人帮助下离开伊拉克,德国马上表示向盖拉尼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德国在巴尔干和北非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伊拉克人,他们相信英国快完蛋了,无法拿伊拉克怎么办,就算英国采取军事行动,德国一定会履行提供支援的承诺,于是开始不断向英国施加压力,试图再不使用武力将英国逐出伊拉克。4月6日,英国驻伊拉克的司令官斯马特少将向开罗请求增援。英军中东地区总司令韦维尔爵士认为军事干涉必然引起反英风暴,还是采取政治措施来解决,而在印度新德里,印度总督林里斯戈就主张立即进行军事干预,否则可能丢失伊拉克,给印度的安全带来灾难性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丘吉尔很是赞同这个想法。但韦维尔手里一个英国步兵营,无兵可调,唯一-的选择是外交手段,但丘吉尔确信伊拉克人已经和投向德国,只有武力才能保障英国在伊拉克的利益。1941年4月8日,丘吉尔通知印度事务大臣,要求印度派出部队前往巴士拉,4月12日,运载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野战炮兵团的船队即从卡拉奇启程,计划在巴士拉舒艾巴地区登陆,盖拉尼知道后非常吃惊,他不相信英国人真会动武,于是他让伊军参谋长和英国军事使团团长沃特豪斯少将谈判,不让英军登陆,另一方他向德国提供武器甚至直接参战,英国人知道后加快了行动步伐,英军把国王近卫皇家团和印度第10师的参谋长欧弗利.罗伯茨上校首先空运到巴士拉西南25千米的舒艾巴

二:基地保卫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8,第20印度步兵旅抵达马吉勒港口区,指挥官D.波威尔准将预计有一场大战,计划第2/7廓尔克营先在法奥登陆,解除当地驻军武装,第2/8廓尔克营在马吉勒的港口区登陆,第31锡克营为预备队,不过很幸运,登陆部队不费一枪一弹控制了码头和机场,顺利解除了几批伊拉克警察的武装,缴获了一辆装甲列车,十几天里,伊拉克军队没有任何抵抗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6日,第21印度旅乘船抵达,第二天英军对艾沙尔镇发起攻击,占领伊拉克海军和陆军指挥部,战斗很轻松,镇内守军很快投降了,整场战斗印军只伤亡几个人,至此,印军完全控制巴士拉,不过由于缺乏运输工具,印军一时还无法再发动进攻。直到5月30日,第25印度旅抵达巴士拉,第10印度师所以部队全部到达,这时,他们需要去增援巴格达以西约88千米的哈巴尼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巴尼亚基地是英军在伊拉克驻军基地,是欧洲通往印度的空中航线上重要的站点,整个基地经过精心营造,储存了大量的各类军用和民用物资,主要任务是为印度训练飞行员,基地内有39名飞行学员和八十多架老旧的双翼飞机,基本没什么作战能力,另外还有18辆1915年就在中东服役的装甲汽车和2辆古董坦克,基地只有1199人亲英的伊拉克少数民族士兵和国王近卫团的364名官兵,加上为基地工作的平民总人数约有9000人,

哈巴尼亚基地其实很难防守,基地处于一片高达60米的陡坡之下,陡坡上可以俯瞰整个基地,他们面对的伊拉克陆军共有4个步兵师和1个机械化旅共60000人,另外伊拉克空军拥有116架现代化的意大利产轰炸机和攻击机,第21印度旅登陆当天,大队伊拉克士兵从巴格达出发,3个步兵营、1个炮兵旅包围了哈巴尼亚基地。一个步兵连占领了基尔库克的油田,一个步兵旅关闭了从巴格达到费卢杰的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30日早晨6时,一名伊拉克军官通知基地指挥官斯马特少将,要求不得离开兵营,斯马特少将强硬拒绝了。斯马特知道处境其实非常不妙,伊军只要一发炮弹就能干掉基地水塔,物资只够用4天,唯一办法是以咄咄逼人的架势唬住伊拉克人,并请求增援,但由于巴士拉的印军还在等第25印度旅,无法增援哈巴尼亚,斯马特决定先发制人,对伊拉克军队发起空袭,得到丘吉尔允许后的5月2日,斯马特出动41架飞机向高地上的伊军火炮阵地冲去,趁伊拉克正在准备晨祷展开轰炸,伊拉克军队随后开炮攻击基地,英军轰炸机不停往返基地和高地之间,还要和伊军战斗机空战,战斗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英军5架飞机被击毁,飞行员中伤亡10人,伊军依然在高地上继续炮击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英军飞机扩大了攻击范围,不仅攻击高地上的伊军,而且开始轰炸机场和公路,经过整整四天的轰炸,英军损失不小,伊军仍然占据着高地,但连续几天的僵持已使其淡水告罄,士气极度低落,根本无心战斗,5月6日下午4时,英军发现一支伊军车队从费卢杰方向向渡口赶来,英军立刻出动所有飞机全力轰炸,整条公路一片火海,伊军数十辆卡车和约1000名士兵被消灭在公路上,英军毫无损失,伊拉克军队放弃高地,对围困就以这样种戏剧性的方式收场了,伊军扔下了408名士兵,7门榴弹炮、1辆意制轻型坦克、10辆英制装甲车、79辆卡车、2门20毫米高炮,50万发子弹、几千发炮弹和大量比英军装备还要好英国产轻武器,在5天的战斗英军那些老旧的飞机总共只投了3000枚炸弹而已,

三:反攻巴格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费卢杰铁桥

伊军撒退后,第2/4廓尔克营援军陆续赶到了哈巴尼亚,5月19日,英军开始转入反攻,作为进攻巴格达的第一步,印度第10师的参谋长欧弗利.罗伯茨上校作为指挥官,兵锋直指横跨幼发拉底河的费卢杰,罗伯茨很担心伊拉克人破坏横跨幼发拉底河的铁桥,加上他手里兵力不足,又没炮兵支援,他决定先撒布传单发动心理攻势,声称有庞大英军坦克部队从南面和西面攻来,恐吓伊军赶紧投降保命,5月18日夜,在工兵的帮助下,第2/4廓尔克营从辛德海班村渡过幼发拉底河,借助夜色的掩护,从西北方向迂回包抄费卢杰。另一路格拉汉姆上尉指挥的100名士兵也开始沿穆贾拉-费卢杰公路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日凌晨5时,英军出动57架飞机对费卢杰发动空袭并大撒传单,同时,4架“瓦伦蒂亚”飞机运载国王近卫团的一个连机降在费卢杰东北32千米处,切断费卢杰与巴格达之间的公路,19日下午2时45分,格拉汉姆上尉的100名士兵冲向费卢杰大桥,守军完全溃散了,许多伊军士兵都脱掉了制服逃跑,还有300名伊军官兵被格拉汉姆上尉的部队抓获,整个城区都落入英军之手,而且英军没有任何伤亡,格拉汉姆上尉得到一枚军事十字勋章。5月22日凌晨2时30分,伊拉克第3步兵师第6步兵旅从巴格达方向向费卢杰发动了反攻,经过9个小时的战斗依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英军国王近卫团以伤亡46人的代价俘获了6辆轻型坦克和100名伊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格达的大门对英军敞开了,想去巴格达肯定是费卢杰到巴格达的公路最便捷,但肯定是伊军重点防守区域,英军兵力不过1450人,伊军高达在20000人以上,尽管伊军失败了两场战斗,但还有大批没参战的部队还保持着战斗力,英军另一种方案是借道圣城卡尔巴拉,来一招左勾拳从南面进攻巴格达,风险虽大,但胜算还是很高的,5月28日凌晨4时45分,英军兵分两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德鲁·弗格森中校率领一支700人的机械化部队穿越沙漠执行左勾拳任务,金斯通准将亲率第2/4廓尔克营沿费公路向巴格达前进,第2/4廓尔克营一路上只遭遇了轻微抵抗,很快占领了距费卢杰32千米的科汉.努科塔,但伊军破坏了公路和桥梁,还到处决堤放水,第2/4廓尔克营只能放弃车辆徒步向巴格达挺进,推进速度大大降低,弗格森的部队则沿摩苏尔公路向巴格达推进,以1人阵亡的代价切断了巴格达通往摩苏尔的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7日,第10印度师的2个旅从巴士拉北上,一路上并未遭到伊军的有力抵抗,沿途伊军纷纷举手投降,随着印度师越来越近,伴随着哈巴尼亚基地出动战机的密集炸弹轰炸和传单,巴格达城内开始谣言纷起,印度人即将包围全城的消息满天飞。盖拉尼政府人心惶惶,在5月29日得知英军已经到达巴格达唯一的障碍瓦沙士运河后,盖拉尼和40名核心成员夜间仓皇逃向伊朗,后经土耳其和意大利逃到德国,前来支援的德国军事使团也撤离了,5月30日还不知情的英军开始向守卫瓦沙士运河桥梁的伊军发起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伊拉克军队已失去战斗信心。他们只知道自己已经被英军包围了,却不知道英军兵力比他们差得多,巴格达市长亲自赶到英国大使馆乞降,在谈好允许伊拉克军队携带武器装备返回的驻地条件后,当晚8时伊拉克军队向英军投降。其间还发生一个小插曲,按照协议,英军将缴获的伊军武器归还伊方,让印军相当不满,因为伊军的武器比印军先进多了,如崭新的布伦式机枪印军根本没有,他们装备的都是一战时的旧武器。

四:后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5月,英国在北非节节败退,在在地中海又丢掉了克里特岛,损失非常严重,在伊拉克取得的胜利鼓舞军心士气,更重要的是英国保住了在中东地区的地位,保护了石油资源支援各战区,以继续维持战争,当伊拉克向德国靠近时,丘吉尔最害怕整个中东地区和印度洋都落入德国之手,威胁印度,出于这个担忧,丘吉尔才在各地战事吃紧的情况下还出兵伊拉克,虽然伊拉克对英国很重要,但德国人却没有真正当回事,德国人的注意力在即将发起的“巴巴罗萨”行动上,支援伊拉克只是骚扰一下英国人后方而已,盖拉尼还真以德国会来帮他,实际他只能靠他那不靠谱的伊拉克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印度军人为主力的英军在伊拉克的胜利,可以说和50年后的海湾战争一样战绩辉煌,在这场战争中,就像是海湾战争的预演,你会看到海湾战争中的制空权,左勾拳,蛙跳战术,心理战和惊人的伤亡对比的影子,尽管伊军兵力甚至武器始终处于优势,但伊拉克军队和海湾战争的伊拉克军队一样的不堪一击,一线的部队不知为什么而战,部队携带实弹占据哈巴尼亚高地时,士兵还以为是演习,猛拍了一板儿砖就晕头转向,不知如何应对了,除了逃跑就是投降,和海湾战争的伊拉克军队几乎一个样,虽然印军捏不动石头,但捏个烂柿子还是可以的,所以如果是烂柿子,千万不要小看印军,但如果是石头,可以尽情藐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美国人打完海湾战争,很多人惊呼海湾战争惊醒了某国军队时,印度人就愤愤不平了,美国人在海湾战争玩过的印度人50年前就玩过了,印度人同样以几个人的伤亡消灭了几千伊军,哪里也不比美国人在海湾战争的战绩差,凭什么就说美国惊醒了某国军队,而不说是印军惊醒了美军呢?,美军从1950至今只打败过伊拉克,其他三场大战都输了,经常有人说美军打败过伊拉克就证明了美军战斗力的强大,那印军也同样秋风扫落叶般打败过伊拉克,战斗力应该和美军是同一水平的,甚至还高一点点,毕竟印军在武器和人数上没有海湾战争的美军那么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