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述工作室

执笔 许述

【按】以下摘自许述新书《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第31篇——“装备是美军的命根子,居然弄虚作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者评价

二战中的美军、苏军、德军有什么不同,谁最厉害?

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美军、苏军、德军打仗的区别——

德军打仗,好比仔细寻找敌人盔甲的缝隙,找准最大的缝隙后一剑刺入;
苏军打仗,好比大致圈定敌人盔甲最薄的地方,然后钻一个小孔并不断扩大突破口;

美军打仗,好比自己穿一身更结实的盔甲,把敌人逼到墙角硬生生挤死在盔甲里。

(几年前笔者在华为进行演讲时曾提起这个段子,现场听众忍不住哈哈大笑)

显然,德军是准确寻找敌人的弱点,寻求一招致命;苏军的办法和德军类似,但要糙一些;至于美军,纯粹靠实力碾压。

从二战至今,美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指挥艺术,而是武器装备。横向看,美军的武器装备一骑绝尘,遥遥领先。纵向看,美军的武器装备本来还可以更强,却没有达到最大值。

什么情况?

答案让人意外:美军在武器装备上玩儿虚的,而且这种毛病从娘胎里就有,240多岁一把年纪了也没改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提出“装备合同竞标”的美国开国元勋莫里斯

武器装备是美军的命根子,自然非常重视,有不少好做法,其中最被人称道的是“竞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是美军采购武器装备的常规操作,中国军方也在借鉴和实践。说起来,“装备合同竞标”的提出者要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财政主管莫里斯[1]。但讽刺的是,他一边鼓吹合同竞标多么公平公正公开,大家都必须严格遵守;一边把这一规定抛诸脑后,将订单交给自己的熟人。[2] 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他人虽然没有财政主管这么大权力,但手里多少分管一摊子事儿,利用职权之便照顾一下熟人还是可以的。

美国人不是活雷锋,做事情讲究“等价交换”,装备订单不是白给的,需要通过种种方式得到回报。对接单的军火商来说,赚钱第一,不管是为了自己获利还是报答对方,常常做一件事——压缩成本,为此甚至不惜损害武器装备的性能。

珍珠港事变后,美国宣布加入二战,由于需要时间准备,当务之急是为欧洲盟国提供武器装备,让他们先撑着。著名的波音公司接了一个单子——加紧生产200架B-17“飞行堡垒”重型战斗轰炸机[3],但在试飞降落时,一架战机轮胎突然爆裂!好在飞行员控制得不错,没出大事儿。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200架战机使用的这批轮胎很多都有开裂现象,只是由于缝隙极小,不易被发现。

波音公司素以质量严格闻名,怎么会出这种事?

原来,波音把B-17轰炸机轮胎的制造分包给了一家轮胎橡胶厂,该厂为节约成本,在天然橡胶(制造飞机轮胎必用)里掺入了人工橡胶。[4]

这类问题怎么解?

军火商们对军方说:只有一个办法——你们得给够钱,我们有了足够的利润空间,才不会干为了压缩成本损害装备质量的事儿。于是,美军的武器装备陷入两难怪圈:要么造价高得离谱[5],要么质量堪忧。

有人可能会说:二战是老黄历了,而且战时美军武器装备赶得急,可以理解。如今,主要靠武器装备吃饭的美军总不至于玩儿虚的吧?

还在玩儿虚的。

二战后几十年,美军武器装备是 “两条路走路”:一边生产,一边测试,并认为好处是不浪费时间,花钱还更少。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当测试发现问题,武器装备已经生产了一部分,要还是不要?要,是隐患;不要,是浪费。美军的选择常常是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莱德雷M-2战车

以大名鼎鼎的布莱德雷M-2战车[6]为例,美国陆军向国防部拍胸脯,说这款战车可以有效保护车内乘员,不料被一个叫伯顿[7]的空军校官打脸。此人负责测试布莱德雷战车时非常较真,发现陆军的测试方案简直是玩过家家游戏:(1)战车内的可燃物全部清理出来;(2)用水冲洗战车内被烧黑的假人;(3)用罗马尼亚的反坦克武器(威力较小)测试战车的防御性能。伯顿认为这是不负责任和弄虚作假,进行新测试时做了3件事:第一,在战车内装上货真价实的油料和弹药;第二,车内的假人换成动物;第三,用苏联的RPG-7火箭筒(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坦克武器)测试布莱德雷战车是否真的皮糙肉厚。结果发现,布莱德雷战车被击穿,里面动物全死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解决就行了,但陆军不愿意。罗伯特·摩尔中将表示:“我们不想测试布雷德利,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会出什么后果。”[8]伯顿把与陆军的争吵诉诸媒体,陆军被逼得进行新的测试,在测试时再次做假:把靶圈下面的弹药箱换成水箱。伯顿发现之后怒不可遏,再次捅到媒体。陆军也“忍无可忍”,决心赶走伯顿,别让此人碍事。但伯顿是空军军官,陆军管不到。怎么办?陆军找空军攻关,让伯顿退役走人。对此,曾在美国参议院和政府问责局工作、负责国防安全事务的惠勒感慨道:“尽管五角大楼素来以各军种间难以合作而著称,但当出现了某个军种真正重要的事情时,比如,要搞掉某个执意反对其重要武器系统的人时,相关的其他军种还是会放下架子来与自己的宿敌合作的。政客们在处理国防事务时,确保武器的有效性并不一定总是最重要的。”[9]不解决问题却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美军玩得溜。

伯顿被赶出部队之前,好歹为美军贡献了一批改进版布莱德雷战车。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之所以伤亡率极低,得感谢人家伯顿。当时,多国部队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得知送到沙特阿拉伯的布莱德雷战车是“老版”,坚持全部打回,换成了“伯顿升级版”。否则,部分美军有可能被苏制PRG火箭筒变成烤箱里的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伯顿揭露五角大楼黑幕的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改编成电影《五角大楼的战争》

需要提醒的是,伯顿揭露的丑闻[10]只是美军武器装备丑闻的冰山一角。毕竟,勇敢的揭发者是极少数,更多丑闻被淹没在冰山之下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海。

给别人用的武器可以不用那么上心,给自己用的武器只要不那么重要也可以糙点儿,这都可以理解。但如果给自己用的现代化关键武器也来虚的,怎么说得过去?

不是抹黑美军,上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击落的F-117残骸 保存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附近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军一架F-117隐形战机[11]被击落,成为当年的大新闻,不仅全世界震惊,连美国人自己也十分意外。干掉F-117的是一组杀手——捷克人研制的维拉雷达+俄制萨姆-3型导弹。既然是隐身战机,是怎么被发现的?美国人赖到F-117涂料身上,说它对长波雷达不完全具备隐身能力。问题是,当初研制测试时候咋没发现,如果发现了咋不换一种涂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一架F-35B坠毁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

再来看美军最先进武器装备的代表F-35。2018年9月28日,一架F-35B[12]在美国南卡罗纳那州进行飞行训练时坠毁,事后查明“肇事者”是发动机燃油管线——燃油管线在制造时存在瑕疵,导致加油量不足,飞机失去动力而坠毁。[13]作为F-35的难兄难弟,F-22也在2010年出过类似事故,只是原因不同——机上氧气产生系统有设计瑕疵,在高空飞行时造成供氧不足,导致飞行员昏迷。这是在飞行训练中发现的部分问题,而潜伏的问题可能更多,只是还没暴露出来,毕竟训练环境和实战环境不一样。

美军经常打仗,如果手里的家伙有问题会丢性命的,怎么可能允许武器装备弄虚作假?

在美国,买什么武器,不完全是使用武器的人说了算,参与决定的还有国会、国防部、军火商等。按照前国防部长盖茨的话说,每种势力“手中都握有一支桨,其中大部分人都朝不同方向使劲”[14]。如今,武器装备越来越复杂,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供货商也越来越多。如果一个局部出问题,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出事。换言之,越是复杂精密的现代化武器,反而越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一架F-35B坠毁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

如果武器装备出现事故,大型军火商一般都会甩锅,把责任推给不知名的下游生产商。2018年F-35坠毁事件,表面上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拿到了订单,但实际制造该飞机则涉及多家公司,比如发动机交给了联合技术[15]公司,而联合技术公司又将发动机燃油管线的生产分包给了普惠公司[16]。F-35零部件中的印刷电路板[17](负责发动机、照明、燃料和导航系统等)甚至是由一家叫Exception PCB[18]的中资公司生产。理论上,F-35全球生产的确存在隐患,所以时任总统特朗普表示将促成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把更多生产线放在美国国内:“如果我们与某个国家有问题,你就不能造喷气式飞机了呀。我们从世界各地买零件,太疯狂了。我们应该在美国生产一切。”[19]2019年,美国发现土耳其从俄罗斯购买了S-400防空系统时,就取消了土耳其为F-35制造零部件的资格(F-35有大约1000多个零部件由土耳其制造)。对土耳其都是如此,可以想见美国未来更会继续将中国从类似名单上剔除,国外生产线只开放给自己的盟国。

美国武器装备已经够好,却达不到最好,因为美军面对的对手不够档次。

武器装备如有瑕疵,理论上投入战场使用时会暴露出来,但实际上很少露馅。究其原因,美军的对手太差,或者没发现美军武器装备的问题,或者发现了也没招。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军赢得非常漂亮,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范例。但连美国陆军战争学院也承认:“(这场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美军的技术,而是伊拉克人的无能。”[20]

面对每次只能考60分的差生,优生似乎没必要每次都拿100分,只要考到80分以上、拉对方20分便足够安全。然而,总和一个差生比,优生的能力值会下降,特别是习惯拿80分后再让拿90分甚至100分,一时半会儿怕也做不到。换句话说,当有一天美国面对的对手与自己实力接近甚至相当,那就危险了。

当年,美国得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惊呼这是“科技上的珍珠港事变”,慌了。现在,美国看到华为5G技术超越自己,也慌了。军事上,如果解放军在关键武器装备上独步全球,想必美军也会惊呼。

这一天,还会远吗?

参考资料:

[1] 莫里斯(1734-1806):美国开国元勋,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曾主管美国财政部(1781-1784年),在其任期内建立了北美银行,是由国家运营的第一个银行,后推荐汉密尔顿担任财政部长。

[2] 戴维•C•莫里森:《国防改革的旋转木马》,《国家》杂志,1986年3月22日,第718页。

[3] B-17“飞行堡垒”重型战斗轰炸机:二战中最著名的一款战略轰炸机,Model 299原型机于1935年进行试飞缓缓推出机棚时,其庞大的身躯给现场的西雅图时报记者Richard William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报道中将其形容为“空中堡垒”。随后,市场嗅觉敏锐的波音将“空中堡垒”注册为商标,成为B-17非常有名的绰号。B-17为了自保,有一个十分独特的设计——机鼻机枪,可向正前方任何角度进袭的敌机射击。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型飞机在战场上受伤后,仍能返回其出发的机场。人们经常看到其弹痕累累、机翼与尾翼大部分都已损毁,仍能靠发动机飞返机场。

[4] 事后,连同波音公司质量负责人、进货验收人、这家工厂的老板、生产、质量责任人共30余人都被抓捕判刑,这家工厂也被封门停产,只能倒闭。

[5] 波音公司设计的这款B-17是同行道格拉斯造价的2倍。

[6] 布莱德雷M-2战车:以美国陆军上将布莱德雷命名的步战车。海湾战争中,布莱德雷M-2战车击毁的伊军坦克比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要多。

[7] 伯顿:1982年调入国防部部长办公室,负责装备测评。他有一本书《五角大楼的战争:改革派挑战老牌守成者》(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院出版社,1993年)详细回顾了陆军抵制自己对布莱德雷战车进行改造升级的过程。有趣的是,一个“空军”上校测试“陆军”武器装备的故事,是由“海军”的出版社出版。

[8] James G. Burton .The Pentagon Wars, Reformers Challenge the Old Guard, The U.S. Naval Institute,1993

[9](美)温斯洛•T•惠勒等著、陈学惠等译:《美国军事改革反思》,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内部出版),2013年,第71页。

[10] 这事在1998年还被改编成了电影《五角大楼的战争》,电影的结局是:伯顿被赶出部队,而陆军有关负责人不是升官就是发财(到接到订单的军火公司上班)。有兴趣的筒子们可以找来看看。

[11] F-117隐形轰炸机:世界上第一款完全以隐身技术设计的轰炸机,由洛克希德公司生产。F-117最后一次登台是伊拉克战争,而且表现不错,但由于其使用的是70年代末的技术,维护成本和人事成本太高,且其小平面隐身技术已经被更先进的技术取代,故退出现役。

[12] F-35战机主要分为A、B、C三型,分别属于传统型、短场起降型和舰载型三类,每架平均售价约1亿美元。

[13] 李靖棠:《美首架次F-35B战机坠毁调查报告出炉 华府:“因燃油管线破裂”导致》,上报(台湾网络新媒体),2019年5月21日

[14](美)罗伯特·盖茨著、陈逾前等译:《责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564页。

[15] 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美国第22大制造商,主要生产飞机发动机、直升机、空调系统、燃料电池、电梯、滚梯、防火与安全设备、建筑设备和其他工业设备。

[16] 普惠公司(Pratt & Whitney):普拉特和惠特尼公司的简称,主要制造飞行器的发动机,是世界上三大航空发动机生产商之一(另外两家是通用电气和劳斯莱斯)。

[17] 印刷电路板:电子元件的支撑体,其中有金属导体作为连接电子元器件的线路。之所以称为“印刷电路板”,是因为传统的电路板采用印刷蚀刻阻剂的工法做出电路的线路及图面。如今,电子产品愈加微小化、精细化,所以大多数电路板都采用贴附蚀刻阻剂(压膜或涂布),经曝光显影后再以蚀刻做出电路板。

[18] Exception PCB:PCB即Printed circuit board的缩写,该公司本来是一家位于英格兰西南部格洛斯特郡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公司,2013年被中国深圳的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全部股份。F-35关于电路板的生产由洛马公司承包给通用电气航空公司(Exception PCB与该公司早在80年代就建立了合作关系),换句话说,Exception PCB只是三级下游供应商,而且PCE生产裸板,没有权限获得除产品本身设计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

[19] Valerie Insinna.Trump has questions about the F-35′s supply chain. Here are some answers.DefenseNews,May 14 2020

[20] 比德尔等:《推翻萨达姆:伊拉克和美国的军事改革》,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2004年4月,第199页。

“许述工作室”创始人简介

许述,军事学博士,出版《这才是美军》《兵道》《这也是美军:美军的50个弱点》,从军约20年,现成立工作室专门研究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