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评论员高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水麻辣烫是流量密码,没想到“天水麻辣烫倒闭”也成了网络流量密码。据媒体报道,00后老板王闪闪在郑州开了家天水麻辣烫,短短三个月内经历了从备受追捧到直播倒闭的戏剧性转变。一筹莫展之际,王闪闪意外发现,在自媒体上更新店铺倒闭这件事,会吸引很多流量,自己的低谷期反而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高峰期。

不止这位00后店主,短视频平台上,“天水麻辣烫,让我干倒闭了!”成了一些店主的口头禅,“创业失败”成了他们的标签,都想分一杯“倒闭流量”的羹。

就捕捉商机而言,这些人无疑嗅觉灵敏,在大多数商家还无知无觉时,这些人已经悄然完成了由实向虚的变身,换上新的赛道。但就手段而言,就不那么光彩了。为了流量无底线操作,当成功遍地开花时就拿失败当炒作素材,怎么抓眼球怎么来,破坏网络正常秩序。流量的裹挟之力、可怕之处可见一斑。

泥沙俱下、不问对错不论是非,唯流量论,如果这样的办法被证明行得通,可以照抄照搬,显然,是对社会、对公序良俗提出的挑战。如何制止,考验社会和平台的治理能力。

莫小看了这些所谓的自黑手法对网络环境的破坏力。这种流量本身就有毒,短视频用欺骗的方式博取同情,用苦难来赚取流量,是对社会善良的嘲弄。为什么关店视频有人关注,猎奇只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大家同情心被激发,想表达支持和鼓励。从这个角度说,类似视频其实割的不是什么智商的韭菜,而是善良的韭菜,它利用了观众的同情心和猎奇心理,利用了广泛存在的互助精神。每一个用这种方式红起来的视频博主都是对社会的一种嘲讽和伤害。

视频之所以能红,还在于用剧本、摆拍、剪辑等手段蒙蔽、糊弄了观众。为了将流量最大化,关店的剧本就得精心设计精心制作,要有个曲折的过程,关个店如果不能扯出一波三折来会被认为浪费了绝好的题材。拖拖拉拉,东拉西扯,好长一段时间关不掉,在这种反复拉扯的过程中将眼球牢牢地吸引住,将流量密码揣在手里。

流量变现不是原罪,但混淆了现实生活与剧本的界线,模糊了真与假的界线,这才是真正危及网络秩序的地方。这种视频流量越大、越火,越是透支平台的公信力,必然引发社会反感。

也要提醒和警告这些人,你以为流量那么好骗取?大家真那么好糊弄?表面上看,店铺要关了,生存艰难,流量却涨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似乎是个挺好的金蝉脱壳的故事,而且在他们眼里,短视频平台上的流量、关注度甚至比实体店更值钱。但流量的致命弱点也在这里,来得快去的也快,缺乏内容支撑,如流沙上筑塔,倒是迟早的事。正像喜剧和悲剧都不乏观众,短视频也一样,天水麻辣烫是热点话题,关于它的兴衰自然也会有人关注。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真实,没有真实,就不会有代入感。只是照剧本演的话,感动从何说起?一旦真相曝光,公众醒悟过来,还有谁会关注,流量也就成了泡影。

平台要做的就是加速这一过程,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让这种做法得逞。观众也要擦亮眼睛,剧本与生活是有本质区别的,制造话题炒作热点并非无迹可寻,不能被流量牵着鼻子走。只要全社会都能坚守真与假的界线,就不会有那么多魑魅魍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