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那是2006年的一个盛夏,三峡大坝工程在经历了长达17年的艰苦修建后,终于拉开了一场水上大戏的序幕。

大坝蓄水初期,静静流淌的江面便如一潭睿智的眼眸,深邃而神秘。世人瞩目,无不对接下来将上演的这出"世纪工程"寄予厚望。

时光飞逝,一晃即逝20载。转眼之间,这位运行了近20年的"巨无霸"水电大师如今已逐步淡出大众视野。

不由让人感慨:曾经举世无双的三峡大坝,如今可还身价几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我们不妨一探究竟,看看它到底赚没赚回当年2500亿元人民币的重金投资?

一、三峡大坝简介

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水利工程,其雄伟壮阔的体量确实令人惊叹。

整个工程占地面积相当于9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长度达2335米的大坝主体气魄非凡,最高处直耸入云达181米,可谓气势磅礴。

而三峡水库则拥有395亿立方米的容量,足以储存一个鄱阳湖的水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叹为观止的不只是三峡大坝的硬件体量,更主要的是其卓越超凡的综合实力。

这里总装机容量高达惊人的22.5百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可达1000亿千瓦时,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水电站。

三峡的发电量相当于一座中型火电厂的年发电总和,足以满足数亿人口的用电需求。

人类在二十世纪留给当代和子孙后代的杰作当属三峡工程,被誉为"现代治理长江的标志性工程"实至名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项工程的建设初衷,是全面解决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期以来遭受的洪涝灾害,并调节优化国家能源结构。

三峡大坝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体"。

除了发挥调节长江中下游来水,遏制洪灾外,它每年还可为我国输送大量清洁电力,减少化石燃料消耗。

同时利用蓄水位升高,延长了长江黄金水道,为内陆航运提供了新的便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一座辉煌工程的诞生

三峡大坝的酝酿可谓是一段跌宕起伏、波澜重重的历程。

早在上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军就职旧时期,蒋介石曾提出在长江三峡地区修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纽的设想。

但由于之后国共内战的爆发,加之八年抗日战争的陆续到来,这个宏伟构想一度被搁置。

时光飞逝,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大坝工程的构想才重新被拾起。但由于当时国力尚未完全恢复,加之当地资金、技术等实力所限,三峡工程一直无法真正落地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机来自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到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回升,为三峡大坝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经过反复论证和审慎评估,1992年,三峡工程开发正式获得批准,标志着这项伟大工程终于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