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枚新加入的芯片也让普通的足球,披上了智能的外衣。

文|谭力文

在此前,足球裁判在判断球员是否有手球犯规的时候往往只能通过“金睛火眼”去识别,但如今通过“智能球”和“球电图”技术,裁判作出判罚有了更合理的依据。

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进行的欧洲杯小组赛,比利时爆冷0-1不敌斯洛伐克。在这场比赛中,球迷们就第一次见识了“球电图”的威力。在比赛第86分钟,替补登场的奥蓬达倒三角传中,卢卡库中路打门得手。让卢卡库白开心一场的是,经VAR裁判提示主裁判回看视频,确定奥蓬达在完成倒三角前的争球中存在手球,由此卢卡库的进球被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咪咕

而确定这次手球犯规的依据,则是由阿迪达斯提供的官方比赛用球内置了芯片捕捉到的信号波动。这枚新加入的芯片也让普通的足球,披上了智能的外衣。

01

智能足球首次亮相欧洲杯

在如今这个科技高度发的年代,如果一件物品或者某件事情不和“智能”产生一点交集,似乎就不能吸引用户们的关注,在体育赛事当中也是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体育赛事中能够看到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例如网球赛事的的“鹰眼”、足球赛事视频助理裁判(VAR)的广泛应用,再到卡塔尔界杯引入半自动越位识别系统(SAOT),再到本届欧洲杯的“智能球”。

高科技融入体育赛事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裁判因为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判几率,从而提升竞赛的公平性。本届欧洲杯选择用智能球取代以往普通的足球,便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频

还是以比利时对阵斯洛伐克的比赛为例,如果不是借助这枚智能球中的“球电图”,裁判也难以在电光火石间作出判断确认奥蓬达是否有手球犯规。由此可见,智能球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够在赛事中,为裁判判罚提供数据支撑。

而这个智能球的关键在于他内置了一个悬挂系统——根据官方说法,这个名为“Fussballliebe”(德语意为“足球之爱”)的足球,是阿迪达斯史上首款搭载CONNECTED BALL悬挂系统的欧洲杯官方比赛用球。

CONNECTED BALL悬挂系统搭载了内嵌 500Hz惯性测量单元运动传感器,可全方位洞察足球运动过程的微小细节,以及能够在比赛中将精确的足球数据实时发送给视频助理裁判。换言之,球员的每一次触球,都可以通过这些精确数据被视频助理裁判所识别,从而减少解决手球和点球事件所花费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植入了智能芯片的比赛足球

图源:阿迪达斯官方资料

此外,Fussballliebe还使用了芯片系统“CTR-CORE”。该系统技术原理类似陀螺仪的芯片,可以充分记录足球的初始速度、运行速度、运动角度等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Fussballliebe为了保证球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还可以通过感应充电的模式,为球内的元部件充电。

根据资料显示,这个“智能球”是阿迪达斯与德国企业KINEXON紧密合作的成果。事实上,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官方用球“Al Rihla(意为旅程)”,也采用了CTR-CORE的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塔尔世界杯比赛用球

图源:阿迪达斯官方资料

但在卡塔尔世界杯上,智能球的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越位当中。许多场比赛中的越位情况,“Al Rihla”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两年后的欧洲杯,在比利时对阵斯洛伐克中出现了手球情况,再加上这个耳目一新的“球电图”,也让球迷们对智能足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02

科技融入体育赛事成为大趋势

Fussballliebe的出现,让当值主裁判乌穆特-梅勒在手球的判定上,有了更充分的依据。虽然判罚的过程和依据是正义的,但也有不少声音认为类似这样的高科技在赛事的应用中,未能够解决重大误判反而在吹毛求疵。

在体育大生意看来,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判定是重大误判还是吹毛求疵的关键在于,主裁判对于判罚的合理性。如果借助高科技的手段,来让主裁判的执法更明确和清晰,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咪咕

奥蓬达这个手球的争议之处在于他是否通过这个手球影响了后续的比赛过程。从回放镜头可以看到,奥蓬达的手部在空中触碰到了皮球,随后在落地中控制了皮球,并最终通过倒三角完成助攻。

在主裁判梅勒作出判罚后,现场的大屏幕也对此次判罚作出了解释。体育大生意认为,通过可视化技术以及文字作出解释依据,结合这两种方式,能够直接向球迷们作出回应,以此减少对裁判判罚的误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赛大屏幕解释为何进球被取消

图源:海外社交媒体X

但是尽管裁判组对此作出了充分的解释,但也有外界声音认为这个手球只是手指轻微碰到,并不足以改变足球的方向,所以这不应该被视为手球。例如英格兰著名足球记者亨利-温特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判罚,他表示奥蓬达在奔跑时是被对手推搡的,他的手处于自然位置并保持着平衡,比利时被“抢劫”了。

而当事人奥蓬达则表示,“在跑动的过程中我没有感觉到我触球了,但是当我回看时我发现有接触。我当然不是故意去手球,防守者也推了我。但最终做决定的是裁判。我无法改变这一点。”

可以预见的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体育赛事在判罚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新技术辅助主裁执法,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将时针拨回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在日本对阵西班牙的比赛中出现了同样极具争议性的一幕。比赛第51分钟,日本队的堂安律似传似射把球送至后点,队友三笘薰迅速跟进在底线处把球救回到中路,田中碧抢点破门。

这记肉眼看上去已经出线的救球在视频助理裁判的确认之下,经过超越时间的等待确认,最终被认定没有出界,而是一记漂亮的好球。在这其中,视频助理裁判便是借助官方用球中的CTR-CORE技术提供的数据,才确认三笘薰这记救球没有出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凭借这记“救球”2-1战胜西班牙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CTR-CORE的技术,最终裁判作出了三笘薰出界的判罚,那么这就是一个重大的误判。

在体育大生意看来,高科技在体育赛事判罚中的应用关键,在于他是否合理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去辅助裁判进行判罚。当欧足联选择采用这种新技术的时候,一定是经过多次的演练和测试,才会最终应用到正式赛事当中。否则就相当于用一个不成熟的技术,去砸坏自己亲手搭建的舞台。

以VAR为代表的技术,也的确提升了判罚的准确率。在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上,国际足联发现,由VAR判罚的455起事件中,裁判在99.4%的情况下做出了正确的最终决定;而在没有使用VAR的情况下,这一比例为95.6%。

体育大生意认为,当未来有更多的VAR和“球电图”等高科技出现在赛场上,主裁判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和技术进行辅助,从而让判罚的准确率逐步向100%靠近。

知名商人埃隆·马斯克曾经在《中国网信》发表了名为《相信科技创造美好未来》的题目。在体育赛事中,相信科技同样可以创造美好未来。客观地说,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可以通过各种高科技,能够赋予每支队伍公平竞赛的机会。

注:本文所用封面图来自阿迪达斯媒体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