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品牌都需要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可以是服务、补能,也可以是智能或者其他长板。

特斯拉用「AI Day」来证明自己并非只是一个车企,小鹏会用一年一度的「1024」展示自己在整车科技、智能驾驶、未来出行上的技术探索。

对于赛力斯来说,最重要的标签之一就是智驾能力。AutoLab从赛力斯内部独家获悉,赛力斯在内部启动了名为AITO问界系列智驾体验活动的项目,内部代号「一号工程」。AITO问界正是由赛力斯汽车和华为联合设计,目前已经推出了问界M5参数图片)、M7、M9三款车型,广受市场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秋天,赛力斯集团副总裁康波曾与Autolab创始人赵奕一同进行问界M5智驾直播。如今,康波也在负责赛力斯的“一号工程”。

什么是赛力斯的「一号工程」?

今年4月的一天,来自赛力斯研发管理部的黄帅(化名)报名了公司举办的内部试驾活动。在接下来的7天里,他将暂时成为问界新M7智驾版的“车主”,开着这辆公司车在华南“自驾游”。

但是他也有多项任务,那就是在各类场景下使用智驾系统,在数字化平台提交反馈数据,并且在试驾完成后,在公司内部进行智驾体验分享。

像黄帅这样参与这项活动的员工已经有700多名。这就是赛力斯在内部启动的「一号工程」项目,通俗地说,这是一项内部智驾体验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项目并非只在重庆举办,而是覆盖全国各地100多个城市。最东端在上海,最西至拉萨,最北到达了哈尔滨,最南端城市是三亚。

赛力斯相关人员告诉AutoLab,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除了研发部门做大量的技术测试,赛力斯还通过普通员工进行用户实际用车的反馈,以车主的第一视角在各种场景下进行智驾体验,深度理解用户在整个智驾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帮助用户尽快熟悉、掌握智驾。

第二,智驾作为赛力斯最著名的标签之一,要持续强化,确保让员工都了解到AITO问界的智驾能力处于什么水平、能够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所以,招募的员工基本都是非智驾研发岗的普通员工。也就是说,让更多普通员工也深度了解智驾,成为智驾推广宣传的一份子,或者作为智驾教练/分享者的角色向身边人普及智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在AITO问界智驾活动体验举办之前,去年5月问界M5智驾版上市已经为智驾的广泛认知打下了基础,智驾领先的标签也随之与AITO问界深度绑定。

在这个智驾卷到极致的时代,如何夯实智驾标签?赛力斯一方面推动公司上下全面了解、掌握智驾获得更多反馈优化产品力,同时也借助体验活动进行口碑打造,持续传播智驾,推广智驾。

赛力斯相关人员称,这项活动包含两方面,一是在不同城市、场景下的通勤、长途等智驾体验,二是软件上新前的内部体验。

AITO问界在软件版本更新前,都要先进行技术测试,同时内部员工也会参与体验,从用户视角提供反馈并优化。

效果如何?

据我们了解,赛力斯是目前行业中唯一一家启动了大量员工进行智驾体验活动的车企。到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上千名,而这些员工也将成为智驾推广大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智驾体验活动的好处是什么?真有价值还是徒增「工作量」?每一期结束后的交流会有价值吗?是不是形式主义?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也与参与了「一号工程」的两位员工进行了交流。

黄帅作为一名智驾小白,一开始他对智驾的期待值过高,导致初次体验带来较大落差。但是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对AITO问界智驾熟悉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利用这套系统,也对智驾有了正确的认知。

有研究显示,在体验初期,基于不信任或者复杂路况下,出现频繁的接管很容易导致用户放弃使用智驾。而七天的沉浸式体验,帮助用户熟悉在各种场景下的智驾表现,建立起对智驾的信任,将会减少“DRUG”(Disengagement that Results in User Giving up,接管导致用户放弃智驾)的出现。

黄帅对智驾体验比较深的两处场景,一是在高速长途旅程,智驾确实有效缓解了驾驶疲劳。另一次,在泊车时遇到了横切的自行车,系统触发AEB及时刹停化险为夷。在黄帅看来,这些功能给驾驶员提供了安全冗余。

舒洁(化名)是赛力斯人资总部的一名员工,具有13年驾龄。不久前,她驾驶具有智驾功能的问界新M7在江浙沪自驾游,累计行程2,600km,其中80%智驾,20%人驾。

在她看来,这套功能整体是超出预期的,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便利。尽管在一些复杂路口的处理上还没有那么丝滑,但智驾模式是以保证安全为主的,而且在当下,智驾并不是自动驾驶、可以放任不管,在城区复杂路况下,智驾+人驾无疑是更安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与体验的用户普遍反映,作为智驾小白,因为对智驾不熟悉,最开始对智驾大都抱有怀疑态度,但是经过几天的深度试驾后,心态就会发生转变,变得逐渐信任智驾,经历一个从怕开到敢开再到要开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建立起对智驾的正确认知,智驾作为辅助驾驶就像老司机,保障我们的主被动安全,实现人驾+智驾的最优解。

来自赛力斯内部分享会的数据显示,大多数小白用户在试驾约100km时,就会比较依赖这套系统。其中有一组数据显示,在七天试驾结束后,对智驾功能产生依赖的人数比例高达74%。

在每一期智驾体验结束后,赛力斯还会进行内部的交流分享沙龙活动。

据了解,智驾分享交流活动的发起人是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他还有个「智驾老司机」的 Title。赛力斯相关人员称,张兴海董事长可以说是一个极致的智驾推广者,从智驾产品上市以来,他基本每天都开智驾,智驾里程到现在已经有2万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赛力斯来说,员工对系统的反馈是真实有效的,因为内部沟通会更加纯粹,甚至有不少员工试驾种草后立马下定。当然核心的目的,不仅是让赛力斯从上至下了解并推广智驾,更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智驾出行体验,是对赛力斯“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宗旨的深刻践行。

践行用户思维

此前,「开城」一度成了比拼智驾发展的指标。但智驾功能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

即便是车企内部普通员工,也很少有机会能深度体验智驾、了解智驾,仅通过看机构测评、文章很难有真切的感受。

只有真正深度地试驾、体验过智驾系统,才能理解它的水平如何,进而安利给身边的用户。

体验活动的调研数据显示,员工在经历了前期的好奇、紧张、担忧之后,伴随智驾里程的增加,普遍从第三天开始,对智驾的信任度大大提升,呈现逐渐上升的曲线。

这其实也是赛力斯真正从用户思维去践行的体现。除了通过数据反馈推动智驾系统持续迭代优化,赛力斯也已经走在了前面,开始研究用户智驾心理与行为,从而助推智驾不断提升和普及。换句话说,在对用户的理解上,确实是做到了遥遥领先。

同时,在大量员工参与智驾体验这件事上,赛力斯确实是给行业打了个样。

现在的行业有多卷不用赘述,想要获得市场份额,品牌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和长板。

对赛力斯来说,「智驾」就是最显著、最重要的长板。所以赛力斯不仅要稳固这一标签,还要把智驾的思想钢印传递给每个员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个角度而言,现在的行业智驾水平是良莠不齐的,但是仅仅看官方传播的话,似乎每家都是「高阶智驾」。让员工亲自参与进来也有两方面的好处,智驾部门在获得真实反馈的同时,员工同时也能够获得参与感,对于智驾的传播具有杠杆作用。

随着智驾功能的成熟,渗透率的提升,智驾的价值正在被更多人发现。此外,面对智驾目前普遍存在的“DRUG”现象,赛力斯的“一号工程”还可以对此进行研究,探寻用户行为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因素,并在技术开发层面减少这样的概率发生。

车企和智驾行业应该用更谨慎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智驾,智驾这一汪水塘,应该变得更加透明清澈,它才能安全、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