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新华社微信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3年6月4日在长江源地区拍摄的沱沱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万山之祖

巍巍昆仑

冰川融雪

成就了百川东流

高寒草甸广阔

跃动万千生命

风从广袤原野掠过

带来无尽诗篇

这里是青海

地域辽阔,山川秀丽

历史悠久,文化多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3年9月23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境内拍摄的雪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1

青海三江源地区

是长江、黄河与澜沧江的

发源地

被称为“中华水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2年7月18日拍摄的长江干流通天河起点囊极巴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来自三江源的水

滋润了北方良田

南国沃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2年7月21日在长江源地区拍摄的冰川与湖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青海湖

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

最大的咸水湖

宛若一颗蓝宝石镶嵌在

绿意盎然的草山牧场之中

造就了野生动物

“诗意的栖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4年4月11日在青海湖拍摄的斑头雁。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漫步湖畔

只见烟波浩渺、蔚蓝无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3年5月18日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拍摄的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驱车沿着青藏公路

行驶至昆仑山口

远处

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

苍茫荒野,一望无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6月17日在可可西里卓乃湖拍摄的落日。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近处

用生命守护藏羚羊的索南达杰

雕像威严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位于昆仑山口的索南达杰纪念碑(2024年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这就是可可西里

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也是藏羚羊产仔繁衍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羚羊在卓乃湖附近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每年5月至7月

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

新疆阿尔金山的雌性藏羚羊

会到这里产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只雌性藏羚羊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活动。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在可可西里,最美的画面

莫过于车流对“羊流”的避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5月27日,藏羚羊在可可西里五道梁地区通过青藏公路。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祁连山

中国版图上

最著名的十二大山系之一

她仿若一座伸向西部荒漠的“湿岛”

抚养了河流,阻挡了风沙

滋润了牛羊,孕育了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青海省祁连县境内的一处雪山。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进入油菜花盛开的季节

祁连山下的门源县

漫山遍野的金黄色花海

与远处天际相连

恍如梦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7月3日,列车驶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的油菜花田。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柴达木盆地

被誉为“祖国聚宝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4年4月21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境内拍摄的雅丹地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柴达木盆地分布着

雅丹地貌、盐湖、戈壁等

瀚海苍茫,风光壮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4年4月21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境内拍摄的黑独山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2

尕面片、拉面、酿皮、酸奶

土火锅、炕锅羊肉、甜醅

在青海

每一次搓揉和烹煮

都承载着

当地的风土人情

每一种美食的背后

有世代相传的手艺

也有高原人的勤劳与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十多年前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

一批批农民走出大山

用“一座炉子”和“三张桌子”

在全国各地开起了拉面馆

一碗热气腾腾的青海拉面

配上精选牛肉和

清爽的牛肉汤

再加入多种香料和蔬菜

最简单的食材

就能抓住你的味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面师傅展示制作的拉面。新华社发 (张宏祥 摄)

说起青海的美食

一定离不开“羊羊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烤全羊、涮羊肉

炕锅羊肉、烤羊肉串、冰抓羊肉

专属青海地道的羊肉吃法

让你大饱口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抓羊肉

选用上好的羊肋条

直接清水加盐煮熟

肥而不膻、稚嫩软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炕锅羊肉

可谓青海美食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抓羊肉

选用草膘羊肉和羯羊肉

保留羊肉的原始风味

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3

省会西宁

寓意“西陲永宁”

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

堪称青藏高原上一颗明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4年6月4日拍摄的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处生态湿地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它是天然避暑胜地

被誉为“中国夏都”

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 、茶马古道的

必经之地

也是青藏铁路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列观光小火车驶过青海省乌兰县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城市

西宁国土面积

仅占高原0.39%

却承载着高原25%的人口

30%左右的经济总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在检查碳纤维生产线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近年来

西宁因地制宜

通过循环、节约、减碳的绿色发展

走出一条

独特的转型升级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场景。受访者供图

制作光伏板的多晶硅

新能源车里的锂电池

“高大上”的碳纤维

越来越多的“西宁产”

走向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行知小学,二年级的同学在体育课上做游戏。新华社记者 耿辉凰 摄

多民族聚居的西宁

还是一座

民族文化浓郁的“网红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2月17日,读者在西宁市几何书店内阅读。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走进西宁“网红”书店

——几何书店

整合藏族创业青年绘制的唐卡

创新添加熬茶口味的咖啡

打造具有回族特色的银饰品牌店面

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在这里融合

每到盛夏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吸引着国内外的

自行车运动员

齐聚青海

这场赛事中

自然的华彩与梦想的力量

相得益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8月3日,参赛选手在察尔汗盐湖边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从西宁出发

飞转的车轮一路向前

沿途的草原、湖泊、森林

盐湖、花海、雪山

绘就大美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7月18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骑行。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逐梦的骑行者

挥洒热情与勇气

像风一样驰骋

又何尝不是

广袤的青海大地上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2024年1月23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境内拍摄的岗什卡雪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就是青海

青山绿水,诗意高原

资源富饶,人杰地灵

祝福你,青海

明天,会更好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聊聊你与青海的故事

来源:新华社微信

统筹/监制:宋君毅、李瑜

编辑:周喆